周瑜鲁肃皆乃眼光深远之人,二人的共同的判断自然更为准确,如今身在最南前有曹cāo为阻挡的孙策面对燕军的强大都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比之还要接近燕地更与之直接接壤的扬州又会如何?
不得不说论起沉稳隐忍之处刘玄德却是要胜过孙策不少,闻听伏后颁旨直斥自己所为并知晓燕军主力徐晃的龙骧军已然对徐州发动攻击在他的面上并看不出任何慌乱之意,却似乎对这个变化早就在意料之中,这个表现倒是使得因此而有些惶然的一种麾下之心得到了安抚,可在平静的表面之下他心中也是一片翻江倒海,燕地的繁荣,燕军的强大能让孙策感受到极大的威胁,对他而言这份威胁还要更深。
自从拿下扬州之后,羽翼渐丰的刘备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发展自己的实力,燕地的景象让他在此处的紧迫感更是尤为强烈,当然扬州的进展让他有了不少的资本,但与刘毅相比差距仍旧极大,若非还有更为强大的曹cāo势力存在,恐怕在他与孙策之间,刘毅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扬州,似乎自从朗生起兵以来就一直有着先打强敌的习惯,当年的李榷郭汜如是,而后的袁本初亦如是,自然还包括匈奴在内!
在不遗余力的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刘备也没有放弃对刘毅底线的试探,与建业之处的长江沿岸设立烽火台,他的用意是极为明显的,防备的正是飞虎军这样一支强大而又颇为新颖的水军,江心洲一战甘宁麾下的威风不光是向孙策周瑜展示的,刘备口中不言心中对之极为忌惮,长江是他对付刘毅的很大一处屏障,而一ri不能降低飞虎军的威胁这个屏障的威力便会减弱很多,他必须提前做出应对。
刘备的试探是有着一定限度的,一点一点的向前循序渐进,他可以根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出刘毅的大敌还在兖州曹cāo,为了燕地的两年方略他甚至可以隐忍曹军拿下荆州就当不会对自己的试探有什么过激的举动,果然对他设立烽火台之举燕地没有任何的反应,紧接着他便又开始迁徐南三郡之民而往扬州,这在程度上更深了一步,却也是刘玄德不得不为之举,此时不迁等燕军动手他便再无机会。
当年刘毅之所以愿意和刘备共分徐州除了要控制自己领地太过扩大而产生的jing力分散亦不无借此限制扬州刘备之心,无论其在徐南三郡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实力上的差距和地形上的劣势都决定了扬州军是难以在此处与燕军抗衡的。不过此处朗生倒也低估了刘备的决绝,早在当ri破釜沉舟要与孙策力争江东之时刘皇叔就做好了放弃此地的打算,另一个时空之中杨修对汉中的形容放在此处更为合适,而刘备的决心显然比之曹cāo还要更为坚定,想要以此对其加以牵制或是将其心意吸引在此间,刘毅的这个谋划可称是白费心机了。
徐南三郡民众的迁移有着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虽然对于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麾下一众智谋之士对他的这个决断也极为支持,但刘备还是不敢为之太甚,有时候刘毅的行为亦不能以常理度之!奔狼一战还可解释为汉军战力的强悍与麾下大才的奇谋妙策,但当年的支援北海徐州之举就显得颇为冒失了,若不是当时的袁绍信心不够坚定张虎郭嘉等人又是巧计迭出,刘毅能不能安返幽州都是问题!其时他敢于冒险,现在虽然xing情越发沉稳但刘备显然不愿太过刺激与他,否则刘郎生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他又能如何,最终还是便宜了曹cāo。
只不过刘备当时并没有想到他的移民之举会成为刘毅对付他的最佳借口,此处倒也不能太古苛责玄德,华夏自古以来就是礼大于法,律法这个东西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并被居于最高的地位,儒家思想仍然是无可争议的准则,更别提他本身还具有汉室宗亲的身份,且汉末的那些诸侯们谁不是如此做得?就连刘毅自己也不例外,人口可是实力最为直观的体现,有它才有一切!
正是因为有着法不责众或是法外容情的心理,才会有yu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说法,当刘毅真正用此来指责刘备之时,他还真的无法加以分辨,汉室的律法就是刘家的律法,身为宗亲的他本就应该带头遵守,难道还能对朝廷言及别人都是这么做得,我不过是有样学样罢了,你刘郎生还不是如此?这些只能私下言及根本上不了台面,刘备真要如此做了不但会影响他的声名且毫不怀疑刘毅定会给他扣上一顶污蔑朝中重臣,不敬朝廷的罪名,比之眼下的这个还要更为严重。
当然这些所谓的罪名还只是其次,反正现在刘毅身有辅政之名,哪怕他刘玄德不为此事他也能想出别的借口,真正让他在意的是这个行为的背后刘毅的立场已然表达的极为清楚,他不再忌惮自己与曹cāo之间的联手,却似乎又与其之前一贯的表现不合!
纯绿色免费小说站点"57 小说 网" "http: ww w.57 xs.c om" 值得收藏的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