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宝钗开始了凡事再不肯多开口的日子,不问到她头上,她绝不会主动给意见。就是薛父再问她什么,也只用“女儿能有什么见识,还是父亲自己决定的好。”
薛父想说原来你怎么有见识来着?可是几次都是如此,也只当宝钗是在闹小孩子脾气,只好让薛姨妈给她说些宫中富贵之事,引她好胜之心。却不想此举越发让宝钗反感,与家里更加离心。
又是过年时节,随着薛父进京交付旧账,计领新银,一起回府的还有两个宫里出来的老嬷嬷。宝钗知道这是为自己请来的,礼貌十分周到,让两个看惯了人情冷暖的嬷嬷对她好感从生,对她教导得也十分尽心。
与新年一同到的,还有回归的薛蟠。现在的他,比起中秋时看着又沉稳了些,让薛父老怀大慰,一家人因此过了个好年。而薛蟠也没有让他老子再失望,年假的半个月,只出门了三五次,据说还是去的书铺,更没有什么人找到薛家告状。
唯一不大高兴的,还是薛姨妈。因为今年薛父亲自进京,所以给各家的年礼都是他亲送的。就算是给王家的年礼变化不大,可是给贾家的年礼却只是按往年他们的回礼之数,估计王夫人对此并不满意,给薛姨妈的信中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让她很是消沉了几日。
要是以往,看到薛姨妈这样没情没趣,宝钗少不得要在膝前凑趣解闷,可是现在她却一点心情也没有,只以每日与嬷嬷学规矩推托过去。
二月里,林家送了信过来,说是贾敏殁了。薛父要亲去吊唁,宝钗不放心黛玉,也要同去。薛父想想上次宝钗与林家姑娘相处得还算融洽,也就同意了。
再次见到黛玉,两人皆是未语泪先流:黛玉太瘦了。就算是有宝钗给的平安符,可是黛玉这些日子天天给贾敏侍疾,又要接受填鸭式的管家培训,也让这个敏感的孩子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也亏得黛玉一直戴了那平安符,才能熬过艰难的守灵与送葬。就是林如海,也对宝钗表示过感激,让薛父很是得意了一下。更使得宝钗他们归家的时间一拖再拖——内宅如今只剩下黛玉一人,为怕她伤心,林如海亲自向薛父请求让宝钗陪她些日子。
宝钗自是愿意多陪陪黛玉的,所以薛父争求她意见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有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不过薛父却不能一直等下去,金陵的生意好些得他亲自出面料理。与宝钗说定过些日子自己再来接人,就启程回金陵去了。
直到薛父走了几日之后,贾琏才来到扬州为贾敏奔丧。不说林如海对贾家的怠慢不满,就是黛玉这个做女儿的,也对宝钗抱怨道:“说是路途远,风向不对。可是母亲病重的时候,就已经送了一次信。而且母亲可是停灵了三十五日才入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