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大近情理,薛姨妈脸色就转过来些,宝钗趁热道:“有道是现官不如现管,又说是官官相护。那林家能做到巡盐御史,就是与金陵的官儿们想也是相识的。要是咱们与他家交好,有个什么事情,光是送信的功夫也省好些。妈想可是不是?”
这话其实薛父也与薛姨妈说过,只是那时薛姨妈一心觉得自己姐姐说话有理,并未放在心上。现在自己女儿也这样说,又是无意中提起,显见不是与丈夫商量过的样子,薛姨妈也就愿意好生想一想。
“起来吧。自己娘们儿,还跪来跪去的做什么。”她叫宝钗快些起来,自己生下的孩子,平日又是孝顺的,她也不愿意为难。
宝钗起来后,不再多言,只是自己认真地抄着礼单。薛姨妈转又觉得自己刚才的话说得重了,让女儿伤心。自己又拿起那份礼单,问道:“就只是故旧往来,也简薄了些。”
宝钗只乖巧地点头,不发表意见——她愿意自己家里与林家交好,也不过是想将健康卡送一份给黛玉。现在时机不到,那就等着便是。薛姨妈不知道女儿心思,见她不再出言,越想着让她高兴些,就道:“比给你姨妈家的减三分吧。”
宝钗听了,就拿起送往荣国府的礼单看了起来:布匹、茶叶、瓷器、土产,林林总总竟有三四张纸,这样的礼物就是减三分,也比往年送去林家的多了一倍不止。
要是有谁忽然大手笔的送礼给宝钗,她是一定对此人心生警觉的——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懂不懂呀?于是她只好小心地道:“妈,咱们往年送的礼物,比这一半也没有。忽然增得多了,怕是让人心里疑惑,不如缓缓增了吧?”
薛姨妈自然点头称善,却不知道宝钗已经将她送王家与贾家的礼单记得差不多,要找自己的父亲谈一谈了——一个中秋节礼,送给两家的东西加起来就近五千两,那过年呢?是不是得更多?焉知原著里王夫人坦然从薛家拿银子,不是给惯了之故?
可是宝钗也看过这两家往年给自己家里的节礼单子,东西不过平平,应该是各自家里庄子里产的东西,两家加起来也不过千余两。这样不对等的节礼,宝钗不信自己的父亲没有意见。可是为什么这些年他却选择了不闻不问,难道仅仅是因为身体不好,无力顾及?
不是。听了薛父回答的宝钗,深刻理解了一个商人的不得已:身为商人,哪怕是皇商,也必须得走官商勾结之路。这是当年薛父娶王家庶女的原因,也是他这些年没有一个姨娘小妾的原因。
“可是父亲,这些年只见我们家里源源不断的向两家奉献金钱,并未能从两府借多少力。”宝钗仍然不解,付出总要求得回报,薛家得到的回报明显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