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循序渐近,姜立还有更好的方式,但日军的节节进逼让姜立没有更多的选择,尤其是人才的引进上,现在全面抗战还没打起来。一旦打起来,你能指望到时候那些技术人才穿过重重战区来西北?而且世界上有那么多地方可以去。更为繁华富庶的美国,也更加安全,为什么非得到西北来呢?
在条件,地理位置上西北都比不上美国,所以姜立得从现在就打下基础。在德国,犹太人已经生活了太久,跟那些日耳曼民族已经没有太大区别,而在希特勒的清扫运动中,这些人基本上都被扫地出门,其中不乏大量的金融,各种技术工程师,工厂里面的熟练技师,技工,甚至许多在各自领域得过诺贝尔奖的學界巨子。如果能将这些人吸引一部分到西北,对于西北的各行各业促进都是十分巨大的。
笨鸟先飞,既然西北的条件不如人,自然就要多做准备,趁着希特勒清理犹太人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也趁着现在是经济危机的时候,姜立大肆引进一些设备工厂技术人员,其中就有意偏向犹太人一些。将兰州,天水,银川这些城市建好配套的水电设施,既有利于西北工业化的发展,又能改善本地民众与犹太人的生活环境。最重要的是立法保障犹太人的利益,这样一来,西北条件虽然仍然相对落后一些,但已经在这里生活过的犹太人就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当希特勒大肆洗劫犹太人财产时,通过这些犹太人,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态度,姜立再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就能吸引更多的犹太人来西北。这些德国人原本不少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才,单靠西北自己去培养,至少得十几年的时间。问题是战争时期哪里有这么多时间。
当然,这是远期布局,眼下,却因为古诺德,曼斯泰这两个家伙的到来,西北开始拥有自己的第一家光學厂,用来生产打磨瞄准具,包括狙击瞄准镜,望远镜,炮镜等。
“好吧,将军阁下出了足够的薪水,我们也会对得起您支付的薪水,不过由于人手有限,将军阁下提供的人手大多数可能连學徒都不如,所以在初期,将军阁下也不要想有满意的产量。”曼斯泰耸了耸肩说道。
“这个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从贵公司采买的第一批瞄准镜暂时已经够用。在兰州的工厂,你们先帮我主持3倍瞄准镜的生产,等學徒们熟练之后再进行更高难度的生产。”姜立将早就拟定好的想法说出来,直接就上马6倍甚至更高的瞄准镜自然是不现实的。3倍瞄准镜对于专业的狙击手来说自然不够用。但可以装备到军队中那些枪法稍好的士兵手中。实战中士兵步枪对射杀伤也就在两百多米左右。那些枪法稍好些的有了3倍瞄准具就能将这个距离扩大到三百多米,甚至接近四百米。积少成多,一旦配置下去后,对日军造成的杀伤是十分可观的。
另外东北虽然也生产火炮,但以前的炮镜全部都是直接进口的,炮镜容易损坏,还很贵,以后想进口也没门路,这方面西北迟早得发展起来,因此姜立便从德国的这家光學公司采买了一批炮镜,6倍,还有少量更高倍数的狙击镜,一批设备。当然,达成这笔订单的前提是德国的光學公司帮姜立在兰州同样建立一家工厂,派出技师人员指导生产,让工厂走上正常轨道,恐怕这也是民国第一家光學工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