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术听取消息的时候,颖水北岸的汉军大营里,徐荣和贾诩正在讨论一件与之相关的事情——
“沛国、梁国、颍川郡、陈郡均已被文远他们拿下,汝南也只剩下汝阴,可以说现在袁术已成瓮中之鳖,等公明、文远、君山他们到位,那可就是插翅难逃了。你说我们袁公路陛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会不会怒发冲冠啊?”
贾诩淡淡道:“管那么多干嘛,反正他现在想要逃几乎已是不可能,到时候要是将其活捉了,你自己去问不就知道了?”
徐荣无奈摇摇头,道:“这不闲得无聊嘛,打发打发时间,顺便缓缓脑子,清晰一下思路。也算是劳逸结合嘛!”
贾诩面色一黑,不语。
徐荣自讨了个没趣,但也没有再说些什么,只是在心底暗自嘀咕了一番贾诩的古板,以及想象了一下袁术听到消息后的可怜场面。
两日后,徐荣正在和贾诩商讨决战的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具体的应对等细节。
一人径直来到了大帐之中。
“统帅,参谋长,好消息,好消息!”
徐荣和贾诩俱是面色一正,看向来人。
来人道:“我们在颖水上游百里处,一个叫做泰合的地方,与第六军、护军,汇合了”
徐荣点点头,眼中满是欣喜,因为这意味着决战就要开启了,但对于太史慈的到来还是有些奇怪,便问道:“太史军长,你怎么过来了?”
太史慈回道:“黄军长担心统帅的安危,让我亲自过来走一趟,护送统帅过去。”
贾诩闻言,对黄忠的老成持重暗自点头不已。
徐荣同样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心下却有些无奈。
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他徐荣可也是武艺高强的大将,好不好,但对于黄忠和太史慈的好意却又不能拒绝;而太史慈好歹也是一军之长,在军中乃是数得着的人物,人家能屈身前来护卫于他,算得上是大材小用了,所以也还有些感动。
同时也明白,主要是先前徐荣和贾诩二人悄悄过江去查看汝阴城防,结果却被发现,让他们放心不下,担心会出现什么意外。
于是徐荣也没有矫情,道:“多谢!那就有劳子义相护了!”
这次称呼的却不是太史慈的军职,而是他的字,显得格外亲近。太史慈听着徐荣言辞恳切的话语,心里大为舒坦,忙道:“统帅客气了!”
徐荣拱了拱手,不再多说,将今日的情分记在了心里。
“太史军长,大炮带过了吗?”贾诩问道。
太史慈道:“回参谋长,已经送过来了,一共两百门。”
贾诩一听大炮到了,心里有了点底,毕竟接下来,就要他独自应对刘祥的十五万大军了,就凭着手里的一个军的人马,有些捉襟见肘啊!
随后,徐荣和贾诩又说了几句,便相互告别,与太史慈一道策马离开,前去与大军汇合。
贾诩看着徐荣和太史慈离去的背影,低声道:“就要开始了啊!”
“来人!”
“参谋长!”
“速去江边传令,让所有人将制作好的木筏收起来,速回大营。”
“是,参谋长!”
命令传到江边的士兵耳中,很快就将木筏藏了起来,所有人也消失不见,不复之前火热制造木筏的场景。
江边汉军的动静,自是没能逃脱成军的监视,很快就把消息传到了刘祥手中。
刘祥大惊,不知汉军意欲何为,当即亲身前往江边查探,然而不仅一个人都没有看到,而且连一个木筏也没有见到,见到的唯有江对岸凌乱的痕迹,以及数量颇多的枯枝败叶,告诉他之前是有汉军存在的。让他明白之前三天发生的事情也是真实的。
望着空无一人的颖水北岸,刘祥心情沉重了下来,因为他想不明白汉军这是要干嘛。
刘祥又叫来安排在江边的探子,询问其看到的经过,没有发现半点不对,心下更加凝重:对面的汉军到底想要干嘛呢?之前还……
想不通汉军的意图,刘祥只好加强戒备,派探子过江去打探消息。
而他此时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罢了。派了探子,刘祥便回到营中焦急的等待起来。
但一直等到天黑,也没有探子回来,令他心下一沉。他明白,派出去的探子多半是永远夜回不来了。
刘祥脸色阴晴不定的在大帐中来回走动,权衡着是否再次派人,他有些担心即便再次派人也会和之前的这批人一样,回不来。
“哼!”
想了半天,刘祥狠狠的跺了一脚,恨声道:“我就不信了,你们白天防得住,晚上也还能防得住!”
随即刘祥还是派了人,而且是军中的精锐。实在是不弄清楚汉军的动向,他心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