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12章 誓师(五)</h1>
吴林生岂会不知老大的心思,他以前来来回回就特意留心过,想的就是以后如果打仗了,怎么运用山区的地形地势。
这一段路程里面适合打伏击的地方不多,如果不想让鬼子伪军离这太近,那最好伏击的地方就只能选择在佛子岭那一块,上次劫胡海龙那个地方非常的合适。
“老大,你心里是不是早就已经有了合适的地点。”
吴林生还没有开口,邓东平先发问了。
孙玉民脸上带着笑容,完全没有大战即将来临的紧张和严肃。对于邓东平的问题,他并没有回答,只是问道:“你们换军装时,那些国军的领章、帽徽之类的没有扔掉吧?”
戴存祥他们忙摇头,当时有部分士兵扯下了帽徽之类的就要扔,还好被制止了,否则孙玉民这样一问,那只能是干瞪眼了。
见大家都摇头,说明这些小东西都还有,这让孙玉民有一些高兴。
这场仗既要打,还不能让对方知道,也不能让外人知道是杨树铺义勇团在打,毕竟队伍现在还过于渺小。打这场仗只能是冒充别的队伍,在霍山这一块能和鬼子伪军抗衡的肯定只有隔壁立煌县的,廖磊的二十一集团军,这也是孙玉民为什么会问领章和帽徽等等国军的标识还不不在的原因。
“东平,这第一仗,事关重大,我想亲自指挥,你同意吗?”
孙玉民还是没有回答邓东平的问题,反而是征求他的意见,人家好歹是一营长,拿走人家指挥权,总得说一声吧。
邓东平当样会点头同意,他也知道这个仗虽然不算特别大,和在二十师比起来,算是小得不能再小,可是对于杨树铺来说,对于这支还只有三个新兵连的义勇团来说,却是生死攸关的一仗。自己没有把握就凭这三个新兵连,能把拥有一个鬼子中队还有一个伪军大队的敌人全数消灭掉。
孙玉民只是粗略的说了一下自己的构想,并没有把这场仗如何打的细节在会上说出来。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邓东平他们已经很习惯他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人再向他询问或确认自己的任务,按照他们的思维,孙玉民让自己的连死钉在一个地方守,那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敌人迈过去半步;如果是攻,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端起刺刀往敌人阵地冲去。令行禁止,再困难都必须执行,这就是二十师为什么能在兰封拼残土肥原师团的原因。
深夜的杨树铺一片漆黑,只有营房门口点着一堆柴火,向四周散发着一点暗黄的光芒,两个值哨的士兵正缩在火堆旁边取着暖,可在这寒冷的北风吹拂下,即使是身处在火堆旁边,两个人还是有些瑟瑟发抖。已经时值寒冬,往年早已下雪,只有今年,连雪头子都还没有见过,可照这个寒冷的趋势,大雪这几天就会飘下。
黑暗中,忽然传来一声吱呀的开门声,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在这寂静的夜里,还是传得很远。
两名哨兵都警惕地端起了步枪,望向了声音传来的地方。
借着依稀的火光,他们看见自己的连长如同一尊雕塑似的立在平时集合的地方,他的嘴里含着一个哨子,手上拿着一块怀表。
董文彬轻按机括,一声动听的金属声传了出去,怀表的盖子弹了上去。
如若不是哨兵那儿还有一推篝火,能借着那微弱的火光看清楚怀表的指针,在这黑夜里,当真会是伸手不见五指。
怀表的时针已然指向了四点,董文彬看着秒针跳到十二的位置时,便吹响了口中的哨子。
凄厉的尖叫声顿时在杨树铺的夜空响起,不光三连,一连二连的营房门口同样响起了哨子声,紧随而来的是士兵们从熟睡中惊醒的动静,从最开始的慌乱,到逐渐的秩序井然,这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从第一个士兵冲出营房,到全连集结完毕,没有一个人发出一句声音,只能听到急促的脚步声,或者是武器装备碰撞到什么发出的声音。
这让和邓东平、刘文智一起站在操场上的孙玉民非常的满意,自己想要的部队雏形已经有了。
三个连队被三个连长分别带到操场上,当着孙玉民的面,邓东平整好了队,并向他汇报:“报告团长,杨树铺义勇团一营集结完毕,请您指示。”
孙玉民还了个礼,大步走到了队伍的正前面,大声喊道:“稍息!”
一营三个连五百多名士兵听到孙玉民的口令后,动作整齐划一,这让旁人看得是热血沸腾,也让孙玉民心潮澎湃,这几百号人,今天自己就要带着他们走上战场,按照他们现在表现出来的气势,今天自己绝对有信心带着他们打一个大胜仗归来。
“弟兄们,咱们杨树铺和扁担石好不好?咱们的新村子好不好?”
孙玉民没有对这些新兵们说那些慷慨激昂的话语,对于穷苦人家出来的孩子,都深深地知道和理解在这个世道里,守住这一份安宁的不易。可以说,如今的杨树铺,如今的扁担石,还有那十一个新村子,绝对是旁人眼中的世外桃源,虽然还算不上很完美,但是能吃饱穿暖,已经好的不得了,他们根本不会再去奢侈别的什么。
孙玉民问这句话的原因,就是站在这些人的立场,以他们的思维来激励他们,这肯定比那些华丽的陈词烂调,比那些国破山河在的大道理,实用很多。
“弟兄们,咱们现在有着新家,有着新的邻居和朋友,也有着美好的生活,我敢说,只要再这样过上两年,咱们这一片不说富甲一方,但绝对会是别人羡慕的榜样,家家户户有白米饭,白面馒头,有鱼有肉吃。再也不会在寒冬腊月,一家人都挤在一张薄被子下,大家都能穿得暖,能够住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