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8节</h1>
即使拿了钱,该问的一样要问,这个刚才其实已经问过一次,只是他当时没怎么在意罢了,如今再问倒有些别的意思。
“渡口刚都卖了,这不是,过来采买的,几个山头的人家凑一起,准备过冬的东西呢。”
“哦,采买啊,买米?”
“啊,听渔村的老杜说,最近有陈米卖,这不是想省几个钱嘛。”
“你这是巧了,喏,南面西街上有家昌盛米行,他们家就有陈米卖,还有不少呢,可是便宜了你了。对了,城里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不该去的地方别去,知道不?不然惹出了事儿,可没道理可讲。”
虽然他这一说,老肖就明白,这所谓的昌盛米行,十有八/九和这老万有啥关系,这是变相的招揽生意,可他还是要感谢这人,毕竟好歹给了个不错的忠告,还方便了他知道该往哪里去寻铺子,这对头一次进城的人来说实在是很重要,所以老肖忙不迭的又塞了五个铜板给老万,客气的说到:
“多谢大人了,若不是大人,我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呢,这样的好人,将来一定升官发财,飞黄腾达。”
说几句好话又不会掉块肉,多赛几个钱下次过来万一有个事儿,也有个人能寻寻,从投资角度来说,实在是一本万利,所以老肖做的很有速度,倒是让老万多看了他几眼,心下觉得这个人实在是有眼色,忍不住笑了笑加了一句:
“承你吉言了,行了忙你的去吧,有啥不清楚的再来找我就是,我常年在这东门值守,叫老万。”
看,又一个人搭上了,所以说啊,人啊,走南闯北走多了就是不一样,老肖即使再是个山里人出身,到底不是这个时代没什么见识的乡土小民,到底也见识过大城市,去过兵营,有过一定的历练。
等着老肖按照这老万的指点,来到平民居住的城南,寻到西街,立马满脸的笑意,这介绍的地方实在是不错,所谓的西街,说是一条平民百姓的商业街也不为过,整条街上什么样的店铺几乎都有,到了这个份上,还有什么可说的?父子两个立马先去了一趟调料铺子,出手了2斤的孜然,换回来12两的银子。
是的,这个时代的孜然就是这么贵,谁让这东西不是本国自己有的呢,作为外来的香料,不是富贵人家,那是想都不能想,寻常的店铺连个进货的渠道都稀罕的很,有这么一个人送上门来,还是眼见着来路不怎么的,能压价的,哪个店铺都不会错过,孜然立马就收了,连个询问都没有,生怕问得多了,人家下次不来了。弄得老肖一整套的借口都没处说去,很有些不上不下。
再怎么感觉乖乖的,到底银子是真的,这东西最是实在,想象自己如今有了六十三两银钱,他整个人都觉得底气十足。一个转头就去了书铺,他想弄到史书,搞清楚年代已经很久了,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再说了,家里就三百千,那么三本书,看着也单薄了些,若是能多几本,没事儿的时候当个闲书看也好啊,在这个什么休闲娱乐都没有的时代,看书或许是唯一的无副作用休闲娱乐了(赌博,去青楼显然都不是好嗜好,也怪不得这个时代的人的读书人都那么专注呢,实在是诱惑有限)。
在印刷术没有全面进入高速发展的古代,书永远都是高价格,高逼格的东西,一整套的史书,足足需要一二百两,显然这不是老肖能承受的起的东西,所以最终只是在几番试探询问之后,弄了一本类似简史一般的书,光是这个,就花去了5两银子,还是厚的能当砖头的大部头,真是让人牙疼。另外还寻到几本后世几乎失传的工具类书籍,像是齐民要术这样的,又是十几两银子。让老肖的身价直接下降了三分之一。
你说啥?一个山民不需要?别忘了,人老肖可是有个铁匠棚子的,有了书他好歹也能像模像样的操持起来了,这也是一个谋生的好手段,以后也能留给孩子的财富。
买了这些,老肖这会儿才转到了那昌盛米行,准备买陈粮。要说天淘实在是有些让人无语,明明什么好像都有,什么都显得那么的神奇,可到了这关键时候,你才会发现,其实人家也挺别扭,比如说着米吧,你要买啥样的都有,连着贡米都能寻到,可就是没有陈米,你说这怎么办?连着一般的糙米什么的都没有,实在是太高端了些,一个山民,日日吃好米,你让别人怎么想?
再有衣裳,款式什么的也有些太潮,和周边环境融洽度不高,看着就不像是山里人。再一个,这个时代的粮食,人工什么的,按照目前来看,和天淘价钱差不多,如此一来,自然还是从外头买更合算些。再加上老肖父子有心省着点用里头的钱,生怕以后有个万一,要花大钱而接不上,故而最后的结果就是--能用钱买的,尽量都用钱买,争取实现本土化,免得拿出来的东西过分惹眼。
当然了,这些个什么弓箭之类的不在这个行列,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这个道理是没错的,为了能更好的当个山民,铁制品什么的,还是靠天淘吧。
“掌柜的,这陈米怎么卖?”
“陈米啊,您消息可真是灵通,来了可没几天,真真是便宜的很,寻常人家吃最是实惠。只是我这里可不散卖,要买就是一石起,300文一石,两年的麦子。您看……”
真是呵呵了,新麦子好像去乡下收,也只要4文半,450文一石吧,这陈粮居然也要这么贵?说好的便宜呢?还一石起卖?果然,世上的便宜事儿真心不多。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作为米行,以走量为主,若是这么算,弄上几千上万石,确实也能挣不少,只是……
“我若是买的多,能在便宜些吗?”
“你要多少?”
“十石。”
“二十石,280文一石。”
嚓,就便宜了20文?二十石,那就是5600文,便宜400文?好吧,若是真的是的寻常的百姓货郎,这一趟能挣400文,好像确实算是不错了,老肖皱着眉头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
家里吃多少不说,单单是运回去,让陆家大朗他们帮着卖给山里个村落,估计也挺不错,卖上4文一升,不,就是卖上3.5文一升,一石就能有70文的赚头,好像真的很挣钱。
“行,老板我就要二十石,不过我要看看,别发霉虫蛀了,那可就不能吃了。”
“放心,官仓可是以三年能食为标准储粮的,这会儿保证没事儿,就是黄了些,保证能吃。”
米行的掌柜一下能出去二十石,心下也满意的很,脸上都带着笑,和老肖说话也轻快起来。说起来人粮店老板其实也不愿意接这活儿,这样的米粮不挣钱不说,还占粮仓,难卖(只有没钱的散户愿意买,连中等的小户都不愿意要,这受众实在是太窄。买的人多半没钱自然买的也散碎,一石都算是大生意,这卖的速度,和蜗牛有一拼)。
更要命的是,一个不好,时间长了,那可就全砸自己手上了,那本钱就全丢水里了。可谁让这是官府下放的任务呢,作为商户,那是不干都不成,所以能卖的快些,就值得他们高兴。即使真的一石也就挣了30文,他也十分的乐意。
看,没人肯吃亏,即使这样不愿意,这样的难卖,人米行照样挣钱了,所以啊,买的没有卖的精真是没错。
“老板,帮着运到渡口成不?我船在那儿呢。”
“成啊,我让我家伙计帮忙就是,啥时候?说个时辰就行。”
“两个时辰后吧,我正好再去买点棉花衣料什么的。”
“好,您忙您的去就成,保证不耽搁时辰。”
老肖利索的付钱,这让掌柜的越发高兴,这年头的人讲究信誉,一口唾沫一个钉,老肖这一点还是知道的,就是在现代,也还有商家遵循这样的规矩,而在掌柜看来,这头一次来的,明显是山民的人信得过他,就是给脸,是对他们米行的信誉放心,他也感觉十分长脸。
无意中,老肖又为自家结下一个善缘。
第42章 采买2
粮食说好了, 孜然也卖了,接下来自然是要处理一下比较费工夫的事儿了,比如那些榨菜, 这东西也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从陆大郎的表现来看,应该是没有的, 可他毕竟是蔽塞的山里人,对府城可就不好说了。
老肖带着儿子兜兜转转的,好容易在边上人的指点下, 寻了一个看着中等的饭馆, 招呼着掌柜的来看他的榨菜。
“这东西早年是蜀中才有的,从种子到制作的法子都和寻常的不一样,后来虽然知道的人多了些,可因为这种子在咱们这儿不怎么好种, 这才没什么人弄,也是我运气好, 我家早年的一个伙计, 是蜀中人, 就会做这个,如今倒是成了家里常吃的东西了, 掌柜的, 您看看, 你这儿是不是有兴趣要?做汤, 做菜, 烧肉都成,甚至能凉拌了当小菜。”
根据街上的人说,这个饭馆也算得上是百年老店了,祖祖辈辈就是靠着这个饭馆传家的,老板人也和善本分,还有自己的招牌,这样的人家在老肖看来,那真是他推销最合适的对象。
有家有业的人做事儿不会太绝,因为他怕人报复;能传承百年的人家更不会太狠,因为他要维护自家的声誉;有自己招牌的人不会随便泄密,因为他比别的人更能感同身受什么叫传家秘方。
果然,老肖的想头是对的,那掌柜的热情的招呼了老肖父子,随即亲自看着老肖指点厨子如何用榨菜做汤做菜,在品尝之后,更是一脸欢喜的和老肖称兄道弟起来。
“往日倒也曾听说有这样的东西,只是从没有尝过,真是没想到这味道实在是不错,大兄弟,你这手艺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