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种因素才造成了大家对于红地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真正到了颁奖典礼之上,“辛德勒的名单”大获全胜,映衬着“告别有情天”的脆败,着实是让人有些失望的,而特蕾西和雨果在颁奖典礼之上是没有任何正面对峙的机会。如果说这只是关注焦点方面的倾斜,那么其实并不稀奇,雨果赢得瞩目?这应该不能算是新闻。这次时尚话题的热闹,真正受益的还是博柏利!
几乎整个美国时尚界的视线都集中到了博柏利身上,就连大西洋彼岸的欧洲也都对于博柏利表现出了关心,人们不由都开始好奇:难道博柏利这位经历了个世纪风风雨雨的经典品牌,要苏醒了吗?
托马斯维兰德当初面对雨果的挑剔时,做出了个艰难的决定:他选择了相信雨果。在托马斯看来,他按照雨果的意见让设计师进行修改,如果失败了,那么就说明这是次失败的投资,博柏利之前只花费了三个月时间在雨果身上,现在做出调整还是来得及;但如果成功了,那么就可以获得继续下去的信心了。虽然话是如此说,但其实对于托马斯来说是十分挣扎的,因为博柏利目前的首席执行官就是直在强调着传统、传统,整个领导团队对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态度都是十分排斥的,在他们看来,选择了雨果这样位影响力深远的赞助对象,那就说明雨果的举动都是关系着博柏利形象的。托马斯选择无条件支持雨果,在外界看来,这就是博柏利的调整——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了如此,这对于博柏利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托马斯再三犹豫之后,冒着终止自己职业生涯的危险,选择了支持雨果。其实雨果身上那套西装,大部分都是雨果自己的意见,雨果并不是名专业设计师,他只是依靠自己的直觉和灵感,觉得这样调整似乎看起来加不错,然后设计师团队根据雨果的件对设计做出调整,在进行了数百次尝试之后,才达到了现在的效果。看着最终的成品,托马斯绝对是出了身冷汗,当雨果出现在红地毯上时,别人是激动非常,而托马斯则觉得自己像是在走钢丝,每步都是摇摇欲坠,彷佛个不小心他的事业就要终结了。
但事实也证明了,巨大风险往往也意味着巨额回报。
整个舆论“哗”地下向腐朽的博柏利送上了无数赞誉,这种待遇不要说美国市场了,就连英国本土市场,博柏利都已经有许年没有感受到了,夜之间,托马斯孤注掷的选择就成为了最为明智的决定。许时候,命运就是如此有趣。方面是特蕾西的孤注掷葬送了她自己;方面则是托马斯的孤注掷成就了他的辉煌。没有人能够把握住命运的脉搏,每个人都只是历史长河之中不断挣扎拼搏、试图掌握自己命运的粒尘埃而已。
原本托马斯还承担着来自英国总部的巨大压力,可是奥斯卡结束之后的舆论出来之后,刹那间来自总部的赞扬就纷沓而至,而这才仅仅是第步而已。接下来个月时间里,博柏利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足足上升了二十个百分点,这几乎让托马斯吓坏了,博柏利总部是欣喜若狂。
近年博柏利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只能说是勉强达成收支平衡,而口碑方面是举步维艰,这也制约了博柏利在美国的扩张脚步。这也是这次的舆论热潮能够口气让销售额如此大幅度上涨的原因——因为基础实在太差了。
比起销量来说为重要的是,博柏利在美国民众的认知之中,立刻上升了整整个台阶,甚至许年轻人也都对博柏利表示出了兴趣,进入博柏利美国各地分店的人潮比奥斯卡之前的月、二月足足翻了两倍有余,这完全就是足以让人心脏麻痹的疯狂消息。
迎来了第二步的销售狂潮之后,托马斯的决定是受到了无数赞誉,他在美国分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并且他的意见也得到了来自总部的重视:根据美国市场反应,博柏利的设计还是太过老套了,经典归经典,就好像博柏利的风衣至今还是经典,但经典不能成为日常,人们不可能每天都披着件风衣四处游荡,所以,革新在所难免。特别是最近个月销售额的疯狂上涨之后,顾客的反馈信息也逐渐清晰明朗化——他们选择购买博柏利,不是因为这是百年经典,而是因为他们想要购买雨果身上那样效果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