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先拜了两拜表示祝贺:“恭祝齐王,贺喜齐王”
“哦,我何喜之有”
“齐王您即将成为天下霸主,秦国此时衰微,燕国即将灭亡,赵、魏、楚、韩论实力都不是齐国的对手,恢复春秋时期齐桓公霸主的时候到了,齐国将再次成为中原的霸主王者,难道这不值得外臣恭祝贺喜吗”
齐宣王微微点头,本以为这燕国使者一入殿就是为了燕国说事,痛斥一番,或者软求一番,想不到先恭贺起敌国君王来,真是前所未有,对着苏秦有些刮目,问道:“苏秦,听闻你是鬼谷子的高徒,张仪的师弟,才华出众,怎么眼光如此不济,选择了投效燕国这种即将灭亡之国,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苏秦淡淡一笑道:“这正是外臣今日来齐的目的,其实我最看好的是齐国,齐国南面有泰山,东有琅邪山,西有清河,北面有渤海,可以说四面都有天险的国家,齐国的土地纵横两千余里,军队七八十万,粮食堆积如山,三军精良,进攻如锋芒之刀刃,弓弩勇猛快捷,骑兵所向无敌,战如雷霆,解如风云”
“临淄富而殷实,这里居民没有不吹吹竽鼓瑟、弹琴击筑、志向高远、意志飞扬,凭借着大王的显明和齐国的强盛,天下没有哪个诸侯国能比得上”
“只可惜,秦国衰弱之后,已成为众矢之的,马上成为下一个秦国,同样处在被瓜分的危险之中,苏秦替大王捏一把汗”
“此话怎么讲”齐宣王狐疑问道。
苏秦纵横捭阖,铺陈设局,用辞藻兜了一个大圈,终于切回到主题上,从容答道:“人饿的时候,之所以不吃毒药,是认为即使能填满肚子,可是不久就会死去;现在燕国弱小,濒临覆亡,但反抗力仍在;秦国衰退,元气大伤,却无法将其灭国,中原诸侯的矛头都在观望齐国,因为齐国就是唯一的强国了。”
“如果大王贪图十个城邑的便宜却使中原诸侯都起了戒心,很有可能迅速形成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因为诸侯国谁也不愿意看到齐国灭燕,然后迅速强大,吞并了他们的领土国家,这就叫唇亡齿寒,防患于未然,实不相瞒,外臣苏秦在来齐之前,已经携带燕国储君的外交令,经过了赵国、魏国,赵王与魏王都已答应结盟出兵,韩与赵魏历来不分邦,楚国南蛮子更愿意落井下石,五国联盟已悄然形成。”
“现在侵入燕国的五十万齐军,只剩下三十万不到,而且前线粮食被烧,军饷不足,而燕军重新整编十万精兵,开春之后就要与齐军决战,假如这个时候,赵、魏、韩、楚同时出兵,切断孟尝君那十万大军,无法回齐,齐国四面受敌,如何应当这与吃毒药充饥一样危险,所以最好还是不要这样做。”
齐宣王顿时一惊,心想有这等事不过他早朝倒是听闻燕国使者先去赵、魏,后来齐国的消息,因此使得傲慢自大的齐宣王,心中不爽,才没有马上召见苏秦,这时听到五国暗中要结盟对付齐国,顿时有些惊慌,因为齐国虽强大,但是天险却没有秦国那样坚固,一旦五国出兵,齐国必败,他下意识问道:“既然如此,该如何办呢”
苏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回答道:“圣人做事,能够转祸为福,因败取胜。因此尽管齐桓公虽有女色的牵连,自己的名声却更加的尊贵;韩献子虽因杀人获罪,但自己的地位却越发稳固,这些都是转祸为福、因败建功的例子。大王可以听从我的意见,不如归还燕国余下十几座城邑,并以并用谦恭的言辞向五国澄清,齐国只是为了帮助燕国平定内乱,让中原诸侯暂且宽心,放开敌对的情绪,把这种矛盾转化开,同时约定趁着这次分秦的机会,可以预定诸侯六国进行一次会盟,把他们下一步抗齐的目光转到征服周围小国上,比如鲁、宋、卫、越、中山国等等,这些小国,苟延残喘,不断在边境滋扰大国,大家可以选定目标,各选一国,凭自己能力消灭附近归属国,扩充领土,互不干涉。
这样大王无形中化解危机,还能让各大诸侯国推崇齐国的谋略,当之无愧为中原霸主,燕国平白无故收回城邑,两国不用交战,也会感激大王,化解仇恨,如此,大王不就避开了众强敌,反而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吗那么大王发号施令,天下诸侯又有谁不会听从呢这可是霸主的事业,也是所谓转祸为福,因败建功的好办法。”
齐宣王听后非常高兴,觉得这一条妙计,既转危为安,把危机消于无形,还能各有所得,消灭附近的一些小国,换做以前,如果对小国用兵,将受到其他大国的相互制约,生怕一家独大,这次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统一意见在一起,等齐国成为霸主后,再找时机分化、消灭五国。
“好,苏秦先生不愧为鬼谷高徒,见解独特,目光长远,寡人差点误中一些大臣的谬见,今日纠正过来,幸好为迟不晚,没有酿成大祸,待寡人与重臣商议过后,就下令入燕大军退兵,归还城池,希望从此结为兄弟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