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其他类型 > 君临天下臣临君 > 论六宫圣君思往事诵棠棣幼主念远亲

论六宫圣君思往事诵棠棣幼主念远亲(1 / 1)

('

小女孩像春天的小树,迎风见长,好像只眨了眨眼睛,忽地就从柔软的嫩芽长成了挺拔的树苗,冷不丁站在了面前。

姒璟听太子背诵《诗经》时,突然这样想。

太子正是垂髫之年,面如银盘,目如静夜,嗓音清脆,吐字利落,腹有诗书,谙熟于心: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姒璟认真听着,听着听着就想起了哥哥。

棠棣之树鲜花盛开,花萼花蒂光辉美丽。

今世今日众人情义,不如兄弟相爱相亲。

生死存亡危难之际,兄弟彼此满心挂牵。

流落异乡抛尸原野,兄弟寻觅不畏苦辛……

姒璟跟哥哥,像花萼花蒂一样岁数相差无几,却是非常糟糕的兄弟。

姒璟儿时和母妃寄居在外,后来随母亲出入东宫,搬进了姐姐在宫外的别馆。哥哥和贵妃住在南宫,离父皇很近,似乎更像一家人。皇室关系暗流涌动,不知怎的,他跟姐姐越亲近,跟先帝和哥哥就越疏远。偶尔跟哥哥玩耍,总要被捉弄。等到哥哥登基,他又因姐姐曾经的青眼备受兄长忮忌。哥哥无能,一手把家国送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他趁势登基,收拾残局,为保兄弟之情,送哥哥远结外邦和亲。哥哥却又想趁他待产引外敌入京夺权。没奈何,他只好将哥哥流放到了北海。

谋逆之罪,遇赦不赦。哥哥流落异乡,孤独困苦,年年上书恳求回京,而他这个弟弟和众臣一样——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绝不可能允许他回京,甚至也绝不会允许他归葬故土。

姒璟在心里叹了口气,为他和父兄浅薄的因缘。

好在,他可以安慰自己,他已经有了完满的家庭,昨日之事唏嘘一下就罢了,不必压在心里。

姒璟耐心听她背完诗文和注解,含笑道:“背得好,解得也好,我儿为学日进。”

他将女儿抱在膝上,若有所思,忽然问道:“和安想要一个娣娣吗?”

太子抬头看了一眼父皇的脸色,从膝上跳下来问:“父皇问的,是国事,还是家事?”

小女孩一本正经,天子也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道:“国事如何,家事如何?”

“国事任君王,家事由双亲。儿想不想,有何干系?”

天子轻轻弹了弹书页,笑道:“既是国之储君,家之长子,怎么与你无关呢?”

太子仰头眨了眨眼,慢慢答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儿想不出答案。”

天子笑着抱起女儿,对她的聪敏谦逊称赞一番,心中郁气渐消,就这样揭过去了。

大人常常询问小孩问题,多半并不真的要听取意见,只是想玩耍凑趣,或者安慰自己。即使孩子的回答新奇有理,顶多博得一点笑声或赞誉,没有多少人真的按照孩子的想法来做。

家里有聪敏的孩子,长辈总难忍住炫耀之心。事情传到外朝后,姒璟听众臣称赞一番太子聪颖好学、孝亲敬上,很是得意,旁事全没放在心上。

余至清听了,却隐隐有些奇怪。他是家中独子,母亲三十六岁才生下他,觉得孩童天性自然,只要不出格就不需横加约束。父亲全然顺从母亲,阖家对他爱如掌珠。虽然家教良好,不过他自以为少年时说好听点是直率洒脱,说难听点其实是得理不饶人的鲁莽张扬——也是后来碰了几次壁,才慢慢谦逊起来……

太子出身皇家,是帝裔三代唯一的嫡长女,天下至贵,又天生聪颖丽质,是双亲捧在手里的娇儿,宫中上到太后下到宫人个个都喜欢她,不应吃过什么苦楚。她从小沉静,不苟言笑,这是她的天性,余至清一直看在眼里,但要是连些小事都不抒发己见,好像也太谨小慎微了。

他一向精力旺盛,心念一转,当即派人取了弘文馆的教案翻阅,又传召女史问询。

废帝被送去了北海牧羊,流毒却实在不浅。弘文馆的学士多半经历过帝京动乱,有人教导太子时,总告诫她君王之任需慎重云云——道理确然如此,不过太子本就沉静,过犹不及。师者当因材施教,显然这几个学士不够合格。

余至清行事雷厉风行,不过片刻便拟好旨意,当天姒璟便批示允准,撤换了弘文馆的一半学士。

世上聪明人太多,有人从故事里听出太子的聪颖,有人从故事里听出学士的失职,也有人从故事里听出了另外的意思。

按制,天子设六宫,有一后、三辅、九宾、二十七侍人,八十一御仆。如今六宫唯君后一人,朝野传为美谈,却与礼制不符。

礼部不愿触当政的楣头,一直装聋作哑。耐不住,总有人以为时移世易,色衰爱弛,想走一走简在帝心的捷径,进言采纳良家,以充六宫。

理由是现成的:帝后子息不足,至今膝下只有太子一人。

宫中之事,外人不曾得知,所以妄加推断。太医令很清楚,天子再无所出

', ' ')('

,虽与君后有关,却不是大家揣测的原因。

天子订婚前不通人事,修斋禁欲水到渠成,如今要高高在上、食髓知味的君王隐忍三个月……太医令虽不知禁中事,每旬请平安脉时却能推测,天子恐怕很难办到。

更何况,君后本人对天子初产心有余悸,既是心疼情人,也是担忧国君,对再育皇嗣一直兴趣缺缺。

天子把奏请充实六宫的折子递给意中人,笑道:“朝臣饶舌,不过因朕子息不足,怕有什么变故。先生神完气足,精力充沛,偏偏推说担忧御体,才招致这些流言蜚语。”

余至清柔声劝慰:“太子既立,国本已定。臣实在不忍再令陛下受苦。”

天子心底微热,仍想劝动意中人同意,半开玩笑地幽幽说道:“先生心疼朕,可皇嗣之事又该如何?总不能真如众臣所谏,采纳淑女吧?”

“群臣所言,或有私心,但确有道理。”余至清知道天子是玩笑,不过他生性厌倦这些于国于家无益的杂事,实在不想多言,阖眼淡然说道。

“……”

意中人态度消极冷淡。天子沉默了一会儿,道:“先生牵挂御体,不愿和朕生子。众臣关心国事,又要朕纳后宫。只因要做明君,朕就连家事都不能自主吗?”

天子言语里带了点火气。余至清当然明白,此前他几次婉拒与天子共拜地母求子,天子虽然勉强接受,却不会毫无芥蒂,只温声道:“天下事都由陛下做主,陛下欲如何?”

天子和爱人海誓山盟,矢志不渝,当然只想和一人抚育麟儿,虽不满爱侣刚才的冷淡,也只是语气不太高兴:“朕膝下只有太子,还是太单薄了,至少要凑齐一双佳儿才好。和安性情沉静,宽容谦逊,一定是很好的姐姐……最好再要一个男孩儿,生为男子,不需承担社稷之重,只要乖巧懂事,明白孝悌之道,小时候有双亲和姐姐疼爱,长大后与情投意合的人成婚,悠游天下,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贤王……”

天子越说越悠然神往,与其说在畅想未来,不如说寄托了过去夭折的期望。

说来也是灯下黑,他俩心意相通时,姒璟已经登基为君,往前再推,姒璟给余至清留下的最初印象,也是昭怀太子看重的、似乎预备姊终弟及的储君之储君。无论如何臣下都想不到,天子小时候还有这样的愿望。

余至清没有同胞的姐妹兄弟,与族中姊娣不怎么熟悉,并不能敏锐察觉这种心情,只觉得绕来绕去总绕回同一个问题。

天子初产时受尽苦楚,景象十分惨烈,这还算男身临产中顺利的情况。余至清每每回忆,都心有余悸。他一直爱怜年轻的情人,连一点儿委屈都不愿让天子承受,实在不理解为何要自讨苦吃。

更重要的是,如今太子年幼聪颖,国事也已步入正轨,只需按部就班,自然天下太平,哪里都没有国君涉险的必要。生育从来有生死之险,天子体质稍弱,虽一直在调养,难说能否担起风险,如有万一,痛失明君,主少国疑,真是天大的惨剧和麻烦。

余至清不同意天子涉险再育,于公于私都把道理说尽了,天子一定要固执己见,他总说不动,也有点倦了。

他平时对天子百般温柔,可本性颇为直率要强,有不顺心的事一定会当面表现出来,既然劝慰不通,当即直言:“地母赐子,多女少男,未必尽如人意。陛下如要充备六宫,以求广嗣,推贤进能,但凭君命,臣不敢有半点异议怨言。只是当年下旨时,是以太子为正宫嫡脉,为储名正言顺,不知废后另立,太子要如何自处?”

出于公心,又要天子平安,又要兴国广嗣,他做不到两全其美,只能另请高明。出于私情,他断不可能与旁人分享爱侣。一旦想明白这两点,选择题就直接从充选六宫跳到了废后另立。旁人看来,非此即彼,竟隐隐有点威逼的情势。

姒璟本来半开玩笑半是试探,见意中人态度如此强硬,甚至认真思考起了和离后的杂事,大为恼怒。

“立后立贤,要德言工容俱佳,需择贤良方正,宽容大度,温柔和善,从不忮忌,不出怨言,青春美丽的良家少年。天下之大,美人如过江之鱼,俯拾即是,自应认真拣选,不因形势所迫,急于一时。”天子阴阳怪气,句句指桑骂槐,绵里藏针。

又道:“立储立贤,姊娣有序。太子聪颖贤德,又是长子,理应为储,朕自然要委以重任。其余皇子,不过有备无患,不可越过太子,只需寻一宫殿安置,自有宫人照料。”

毕竟太子是亲身所生,从小到大捧在手里的独子,姒璟就算一时恼怒,和爱侣意见再不合,故意要惹情人生气,也不会在言语上让女儿受委屈。

“后宫之事,任凭陛下做主,与外臣无关。”余至清被当面不冷不热刺了几句,强忍怒气,冷冷道。

他顿了顿,又说:“只是,太子为国之储副,固然位尊,其余皇子亦为陛下之子,父子之情,岂可断绝?皇子年长皆要出镇外藩,于地方举足轻重。子嗣不论多寡,都应多加关怀,善加教养,不宜轻佻处置。”

他一向以国事为重,再开口时就竭

', ' ')('

力压下不满,认真筹划,看起来,对切身相关之事漠不关心,对己身无干的事情考虑得倒长远。

天子深知他的心意,明白他不是冷酷无情,是深爱君王社稷,才会这样委曲求全。贤臣无意回击,天子却被不经意戳到了伤疤,扭过头压下心中酸苦,竭力平淡地说:“太子聪敏谦逊,灵秀可爱。珠玉在侧,岂有闲心关怀瓦砾砂石。教养自然有宫人学士尽责,与皇帝有什么干系……”

“陛下为天下主,家事亦国事,故臣不得不谏。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母慈则子孝,君仁故民安,若待亲子尚且不慈,又谈何善待天下万民?”

天子默然,望向窗外。

窗棂上挂了一块掐丝珐琅双鱼木牌,双鱼一阴一阳,比目偕游,风来流苏轻颤,在天子面前悠悠荡荡。

那是女儿亲手制作,送给父亲的礼物。小孩子的手工说不上精细,金丝掐得粗疏,线条僵硬,釉彩不匀,色彩混杂,络子也打得歪歪扭扭。余至清拿到以后却十分惊喜,连声夸赞,马上挂在了每天工作都能看见的地方,甚至特意作诗纪念。

天子觉得这样很好……很好……

天子怔怔看着,想起跟母亲寄人篱下的惶恐小心,想起无论多么努力都没有得到过父皇的赞扬,想起他每年生辰父皇从来不闻不问,甚至想起——他曾经也绞尽脑汁,精挑细选,送给了父皇什么礼物,而父皇看都没看,随手一搁,不知所踪。

“先生……忽视其他皇子,是错的吗?”

“当然是错的。”

“被忽视的皇子,也许他非嫡非长,无德无才,性情乖僻,不能讨人欢心,难道就没有错吗?”

“孩童如素丝,皆由后天教化点染,当然没有错。”

天子很久没有开口,余至清也不说话,只是慢慢伸手,握住天子冰凉的指尖,又缓缓把天子双手拢在掌心。

姒璟接受了这点示好,轻轻靠进他怀里。

余至清对天子童年不甚了解,回答时全凭本心,答完才隐约觉察又是先帝造的孽,看姒璟依偎在怀里,登时心软了。连先帝这种人都有三个孩子,年轻的君王想要广求子嗣,又不是什么错事,何必咄咄相逼呢。

想到这里,余至清轻轻揽着他,柔声道:“陛下喜欢孩童,孩童眷恋双亲,都是人之常情。只是,也请陛下设身处地想一想,陛下是臣钟爱之人,臣也有一片关怀眷恋陛下之心,怎么忍心看陛下忍受苦楚,默默委屈呢?”

他不这样还好,一旦温柔体贴地哄劝,天子心中委屈顿时难以克制,泪水吧嗒滴在了手背上。

“先生……朕刚才、失言,不是出于本心……”姒璟强压着哽咽道,“朕这一生,有先生相伴,深感、三生有幸,能得和安一子承祧……心满意足……父皇错了,朕不能一错再错……”

他靠在意中人怀里,越说越是忍不住,说到最后终于抽噎着哭了起来。

“陛下受委屈了……”余至清轻轻一叹,不再多言,只静静抚摸着他柔软的长发,放纵他替过去无辜的孩童在年长者怀里大哭一场。

奏请选充六宫一事,就此不了了之。

废帝婚配的狄王在这一年辞世,他又一次上书乞求回到中原,言称只求为先帝守陵,决不过问世事。

其人年年如此,臣属们一多半都厌烦了这种虚伪的把戏,甚至有臣子在朝堂上直言不满:“他当初在太庙祖宗面前撒泼打滚地哀求,说只要保住性命愿意远嫁,也愿意按照北狄礼节给人收继婚,现在于情于理都应该改嫁,却又反悔了。从古到今和亲的男儿那么多,没有像他这样恬不知耻、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不守规矩的!”

这话骂得太狠,连天子都替哥哥脸红。

余至清见状咳了一声,朝堂稍微安静下来。

太子年纪虽小,按照礼法,也坐在一旁听政,闻言便道:“孤有疑惑,父皇的哥哥要改嫁,那他从前的孩子怎么办呢?”

太子此前听政只听不说,即使有什么不懂,也只在散朝后询问双亲,这是搬去别宫。一朝换了天子,这些奇石就失了宠爱,随意抛在各处。

石犹如此,人何以堪?

能遇到天子这样念旧的君王,毕竟是难得的幸事。

她叹了口气,道:“唉……你也说了王相,王相的处境,难道还不足为鉴吗?”

前朝宰相王舜与爱侣成婚时,海誓山盟,一时传为美谈,只因不幸丧子,爱侣因帝位需亲子继承,背约广充六宫,最后一对有情人闹得下场惨淡。人皆以为憾事。

阴阳造化,顺天应人。天下多以自然为美,不必强求子息繁盛,名士更多有不婚者。唯独皇室总以为多子多福,便是畏惧精心培养的继承人死于非命。

“和安一向健康稳重……再说,为了规避一个风险去冒另一个风险,学生以为并不可取。”余至清明白老师的未尽之言,认真反驳。

天子子息不足,其实朝臣和天子都怕有什么变故。余至清心里知道,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或者说,很有道理,但是,朝臣会

', ' ')('

担忧太子幼殇,君后也会担忧天子折寿。他以为,与其期待一个不知贤愚的孩童,不如先保证明君健康长寿。

只因天子身系家国,顾念情人身体胜过顾念国本稳定,也就变得合情合理。而出于私心坐视六宫空置……他知道不对,但和天子有言在先,史书的先例也多,言而有信也算不上错误。

学生如此固执,戴晴没有多言,顺势绕开了话题:

“王相起誓时,不会想到后来独子误饮毒酒罹难。太子去洛水时,大家也没想到她会一去不回。孝献太子,昭怀太子,都是聪明灵秀的人物啊,奈何人心难测,天不假年!我见如今太子这样聪敏,心里真是又高兴,又担忧……”

昭怀太子落水失踪,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至今众说纷纭。孝献太子却实实在在是因乱臣贼子的阴谋丧命,宫中讳莫如深。甚至,先帝的崩逝也极为蹊跷……

先帝与兄弟勾心斗角,先太子又与先帝明争暗斗,戴晴见了太多,担忧更隐秘的阴谋。学生虽然机敏,却极不擅长权术,她只好放弃圆滑暗示,言辞更直接了点。

“执政固然要清浊并用,更应该扬清激浊。你明知道如今暗流涌动,却不痛下决心整顿,总觉得清者自清。这样为臣可以,为君又怎么可以呢?”

“太子是你的独子,攻讦你与攻讦太子无异。你为了国家社稷委曲求全,不惜身名,对流言中伤无动于衷,毫无防微杜渐之意。这样为子可以,为父又怎么可以呢?”

余至清默然,沉思片刻,俯身一拜:“老师所虑甚是,学生受教。”

他出仕二十余年,婚后虽然进位君后,权同国君,执政时总还以国相自居,依旧将自己当成过去的臣属,一心只想辅佐圣主。天子知道他不习惯,也全然纵容他,并不逼迫他承担君后理应承担的一些事务。

只是,尽管老师指出了这些,他仍有些犹疑。若说这些人攻讦君后,与犯上同罪,他觉得似乎太严重了,也有因言获罪之嫌。刻意去寻这些人的错处,又有些担忧妄启争端,引出些冤假错案。

戴晴见他这样,叹了口气,道:“你跟山君姊性情如出一辙,容不下错事,却容得下犯错的人,总能找出别人的错处,又总要给别人一个改正的机会。可是啊,小人畏威而不怀德,你这样能治君子,治不了小人。”

“我入京前,山君姊曾说,为社稷死则死矣,她不怕你不流于俗招来迫害,奈何如今你在朝执政,只怕你天性澄澈明净,或者违背本心自己受委屈,或者误了国家的大事来日痛悔。”

只有深知爱子的母亲才能说出这种话,担忧国事的安危胜过担忧孩子的性命,牵挂孩子的心情胜过牵挂孩子的事业。

余至清望向窗外碧波万顷,宫中湖水再清澈,也没有故乡那样的明净透亮。

“一人之私情爱欲,一己之德操名节,与社稷之存亡安危,孰轻孰重?”

答案不言而喻。

春风拂面,师生都没再说话。

余至清又拜了一拜,目送老师往弘文馆而去。

经筵已毕,在一片肃穆的寂静里,宣文殿众侍讲官员伏地行礼,恭送天子离去。宫人收起壁上悬挂的舆图,放回玉匣锁好。

天子款款步出宣文殿,先看见了对面树下长身玉立的意中人,不由欢欣一笑,加快脚步上前,握住了意中人的手。

余至清将怀里的书递给落后几步的内相,挽着天子沿御道漫步。

“朕从前在弘文馆就学,最喜欢散学以后跟母后一起回去。宫城以西有一家很好吃的青团,只用时令的野菜,姐姐曾经给朕带过,朕很喜欢。后来母后经常会买两个,我们就在散学路上,悄悄在马车里吃……”姒璟兴高采烈地闲聊。他跟意中人在一起时,即使聊到最艰难的过去,也常常只想到这些快乐的小事。

余至清默默听着,恍惚嗅到了艾蒿微苦的清香,含笑道:“圣母在宫中辟田,种了些时蔬野菜,原来是为了陛下……”

“母后最爱我。”姒璟得意回答,“宫里做的青团——野菜不够新鲜,味道平平,母后才有这样的心意,只是不知近来长势如何,能不能摘来吃掉……”

余至清从袖子里拎出一个纸袋,道:“臣今日去琅嬛台,岛上有许多野蒿,宫人们应季做了一些青团,闻起来味道不错,臣便买了一些,尝过了,没有毒。”

姒璟双眸晶亮,欢喜接过,一时懊悔没有乘舆不能避开众人早点享受美味,一时觉得跟意中人在春风中走一走也很是惬意,好像也忽然回到了过去,像个孩子一样,一会儿看看心爱的人,一会儿又看看好吃的。

太子就学的弘文馆就在宣文殿一侧,一群年龄不一的孩童正好散学,乱糟糟地对帝后行礼。天子宽容一笑,勉励几句,令学童各自散去,牵起女儿的小手,领她一同回宫。

路上,天子问起太子在弘文馆的同学如何。

“弘文馆有群臣贤良的子娣,还有民间的神童,儿在她们之间,就像在桂宫玉树之侧,倍觉馥郁清新。至于勋贵宗室的子娣,就像蒹葭芝兰,也有

', ' ')('

些可爱芬芳。”

太子一向能发现旁人的长处,从来不直言别人的短处,玉树蒹葭已有高下,言辞虽含蓄,却暗藏褒贬。

国朝起于南北两国通婚,二圣临朝,各立后宫,广延后嗣,以宗亲出镇九州,鼓励通婚,才弥合出一个偌大的帝国。有权承国祚的只有二圣亲生的嫡支,其中又有一些外婚改姓,如今在世的屈指可数。宗室旁系人数众多,关系冗杂,又分散地方,良莠不齐,却是姒姓掌控天下不可缺少的助力。

天子道:“你性情和顺,想必能跟宗室关系友善。宗室之中贤才虽少,胜在血脉相连。礼仪之义在于亲亲,爱己之亲,故能爱人之亲。国朝统御南北,皆仰赖宗室出镇地方,日后她们都是你的臂助。皇室嫡支这一代,只有你和你还没回来的弟弟两个人,凋敝可怜,你更要友爱姊娣,勉励亲戚上进。”

太子应了一声,看不出她是否真心认同。

宗室不但要镇守地方,更是储位有变时的应急之备,只是如今嫡支凋敝,旁系也少见贤才。

余至清默然,知道天子隐而不露的意思。

晚间,寝宫刚熄了灯。姒璟躺在余至清臂弯,闻着那一点清爽的皂角香气,又有点蠢蠢欲动,悄悄拿足尖去蹭意中人的小腿,一点一点往大腿上挪。

余至清在一片昏暗里突然开口:“陛下今日说,皇室嫡支凋敝,还有什么深意吗?”

毕竟是经年爱侣,心有灵犀。姒璟笑道:“瞒不过先生。太医说,朕身体康健,而且再产不比初产,总会顺利些,必不会有事。钦天监卜算也是大吉。朕想,年华易逝,总该给和安留几个贤良的臂助,长保江山社稷。和安也很是赞同……”

天子这次再开口,已不是一时兴起,也不为弥补一人遗憾,而是为社稷考量,面面俱到,深思熟虑。

“唉……”余至清道,“只因臣一点私情,却要陛下为社稷受苦……臣于心何忍……”

“有私情的何止一人呢?先生为朕一人的苦痛,执意不肯再育。朕明知君王之责,心里却欢喜先生爱重朕如爱重社稷,顺从先生的愿望。先生有私情,朕也有私情呀!”姒璟仰脸,抱住了意中人的脖颈,很快乐地说。

“朕当日虽因感动答应了先生,后来左思右想,还是不妥。朕临产只是一时之痛,很快就全然忘怀,只有先生爱朕,将朕的一点小痛都铭记于心。朕不怕己身之痛,却怕先生心痛。可朕身为天子,若为社稷安稳,只得忍痛割舍私情,背弃诺言了……”

姒璟说着说着,仰头轻轻啄了啄意中人的唇角,温柔缱绻。

余至清低头吻了吻爱侣柔软的唇,道:“臣从前以为,若为社稷安危,至多舍生忘死而已。与陛下共结鸳盟,才知爱侣情深,竟比生死还要难以割舍。陛下为社稷一意坚持,又遣老师劝说,臣不能再顾念私心……皇嗣之事,但凭陛下吩咐。”

姒璟喜不自胜,双腿已不自觉缠上了意中人的腰,玉茎也微微勃起。

余至清抱住怀里年轻的情人,柔声道:“既然太医要陛下修身养性,陛下今夜也莫要再动情欲了。”

姒璟欲火正被意中人一番爱语挑得正旺,这下全落在了空处,再一想还要隐忍三个月,简直如坐针毡。

天子张了张嘴,想反驳不差一夜,却太知道意中人的性情,甚至都能猜到他会怎么劝谏,什么月攘一鸡啦,知其非义,何待来年啦……气氛正好,还是不要自找麻烦了。

明明是天子稳坐钓鱼台,努力推动此事,意中人也让步同意了,姒璟却忽然感觉,好像自己并没有赢……辗转反侧良久,在意中人怀里沉沉睡去时,仍没有想明白。

', ' ')

最新小说: 逃跑新娘:总裁,我不嫁! 七零年代养猪日常 炮灰全家跟着心声吃瓜 毒唯竟是我自己 一纸千金 沧澜道 在荒岛靠赶海爆火[直播] 重生之投资时代 万人迷Alpha拒绝穿书 偏执反派,我的[快穿]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