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靖四十三年的年末,在完成了对倭寇的扫荡战事之后,刘赐终于从双屿港出发,开始了大明朝继郑和之后第八次下西洋的壮举。
刘赐从刘家军中挑选了最精锐和最亲信的一万名兵士,以及三十艘战舰,等于挑出了刘家军三分之一的精锐兵力,用以下西洋,剩下的两万名将士将维持着同济会的稳定和地位,这是刘赐耗费了这般长的时间扩充军队的根本目的,有这两万精锐在,同济会就有硬实力,他这一下西洋恐怕得两三年时间,他担心在这期间朝廷要对同济会下手,而如今有这支军队在,朝廷哪怕想对同济会下手,也没那么容易。
刘赐耗尽了心思安排同济会的事务,他严密地布置了刘家军的防务和舰队每日巡航的路线,这能确保在两年之内同济会的航线不会遭受重大的侵扰,同时他妥善了分配了同济会和刘家军内部的事务,同济会由姚无忌全权掌控,而刘家军的帅令分成两片,一片在姚无忌的手里,一片在红袖的手里,只有两片帅令同时出示,刘家军的军令才能执行下去。
刘赐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他定在嘉靖四十三年的冬至出发下西洋。
在嘉靖四十三年的十一月十日,也就是出发的前夕,他最后一次来到灵隐寺,这筹备建军队的两年来他唯有的轻松的时候就是来到灵隐寺,这里有他的母亲,他的叔父,还有知己柳咏絮。
白芷若和红袖也经常伴着刘赐来到灵隐寺,这里成了最让他们安心舒适的地方,这两年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的考验,但是就算再难再累,他们来到灵隐寺听到禅钟敲响,听见刘望舒讲诵佛经,他们的心绪就自然地放松下来了。
这一天刘赐和红袖、白芷若一起来到灵隐寺,冬至也被带来了,这是他们在出发前最后一次相聚,刘望舒筹备了斋饭,众人在那后山狭窄的禅房里一起吃了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