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赐只觉得这情景很是熟悉,他不禁晃了晃神。
那高公子又沮丧地说道:“只是我这大好青春年岁,就这般在枯灯相伴中度过,每日就为了读那几卷旧书册,不停地写那些八股文章,着实是觉得好生没意思。”
这高公子觉得刘赐是个脱俗的人物,加上他此时内心着实是苦闷,所以对刘赐说了些心声。
刘赐听着这话,他倒是觉得意外,他看了看这高公子的眉眼,他隐约好像看见了自己七年前初出茅庐时的神态,刘赐笑道:“不读四书五经了,不写八股文章了,不考科举了,那你待要做什么?”
那高公子摇摇头,苦笑道:“说的也是,咱们生在这天下,要出人头地,华山一条道就是考科举,只是如今我来了这京城,瞧见了这京师这些官人的模样,这些大人物不也是两条胳膊两条腿,每天还要忙活着干些勾心斗角的事情,这着实是更没意思……”
听着相公这般说,那小娘子忙说道:“相公,人多耳杂,可不好乱说……”
那小相公收住了话头,但还是忍不住叹道:“瞧瞧翰林院那些老学究们,一个个活得像枯木一般了无生趣,莫非耗了九牛二虎之力中了榜,就是要活成这个德行?”
刘赐听着高公子这话,他不禁也笑了,说道:“说的也是,想当年我要是考了科举,说不准最后也成了翰林院的一个老学究。”
高公子探问道:“还未请教世兄高姓大名?”
刘赐笑道:“姓刘,名不足道也。”
高公子行礼,说道:“见过刘世兄,此番南下是往江南去?”
刘赐笑道:“正是。”
高公子问道:“是回乡,做生意?”
刘赐点头。
高公子又细细地看了看刘赐,瞧着刘赐不像倭寇,他又问道:“不知世兄做的是什么生意?”
刘赐笑道:“只要是往外洋去的,什么生意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