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her走之后很久,李孜还在揣摩han求婚时究竟是怎样的情形。这对她来说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因为她连自己是什么时候决定要结婚的都记不得了,也完全想不起来有人向她提出过诸如此类的问题:嫁给我好吗?我们结婚吧?一起过一辈子吧?……任何形式的都没有。她和terence只是在一起久了,遇到一个合适的时机,便“心有灵犀”的决定解决了这终身大事。
她发了条短信给terence:你好像没向我求过婚。
他很快回过来:please~~
李孜不知道这算是在“求”她呢,还是冷着脸说“拜托噢”。他们都是很黑涩的人,从来没有太多的情感流露。她突然觉得害怕,不知道这样的两个人结婚是不是很荒唐的决定,但很快又重新镇定下来——这世上起码有五分之四的夫妇都是这样的,其中一半离了婚,还有一半总算善始善终,杂志上写的,ac尼尔森的数据,管它呢,就这样了。
那天晚上,李孜下班比较早,她妈妈和继父从乡下过来,把一只牡丹鹦鹉托付给她照顾,顺道请她和terence吃晚饭。
李孜的继父曾是个做对华贸易的小商人,正在长岛盖一座退休之后住的房子。李孜常在背地里说那是座土的不能再土的房子,因为从外观到内饰到布线采暖,所有的设计图纸都是她继父自己画的。房子竣工之前,老夫妇俩暂住在当地一家小旅馆里,那里可以养狗,却不容许带鸟类入住。
饭桌上,继父喋喋不休的说,这只鹦鹉已经养了三年有余,本来是一对,母的前些日子死了,公的因此变得有些神经质。
妈妈则对女儿可以在三十岁之前结婚表现得很欣慰,那种掩饰不住的得意之情让李孜不由的觉得羞恼。
“女孩子还是早些结婚的好,”妈妈说,“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
“可惜年轻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李孜回了一句。
“年轻人总喜欢把婚姻想复杂了,”妈妈笑道,伸手握住继父放在餐桌上的手,“其实不过就是找个人一起造一座理想中的房子,两人的理想不一定要相同,但必须学会折衷。”
妈妈的这个动作以及脸上的表情让李孜很是厌恶,她一边搅烂面前那只玻璃碗里奶冻,一边说:“你曾经嫁了一个你爱的人,结果不如人意,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女人都应该退而求其次。”
“每次提到过去的事情,总是我亏欠了你多少多少,好了,不要再说了。”妈妈回答,“你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不会干涉。”
有那么短短的一秒钟,气氛变得有些尴尬,直到在座的两个男人开始一团和气的聊天,极其投入的讨论一种适合用在浴室里的不生锈的铰链,和某只才刚上市即破发的倒霉股票,方才缓和下来。
吃过饭,李孜带着鸟笼子回家。从那天晚上开始,她要独自住三个礼拜,直到婚礼。最早这只是她未来婆婆的意思,但一经说出来就得到了她母亲和阿姨的齐声附和。她却在私低下和terence拿此举打趣:好像这样能重新变回处女似的。本来她觉得没有什么,从大学三年级起,她就是一个人住的。但结果却跟她想得不一样,第一天晚上就很有些落寞。她以为只是天气的关系。
那是个湿冷的雨夜,她坐在床上把han yuan接受精神状态鉴定的录像和笔录翻来覆去的看了很多遍,还是没有倦意,最后是开着电视机入睡的。第二天早晨,她被那只聒噪的牡丹鹦鹉吵醒,电视机还亮着,正在播放一部几年前拍摄的老肥皂剧,她关掉电视,匆匆梳洗,出门去上班。
在地铁上,她突然记起半夜里半睡半醒之间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一个画面,一片幽蓝的热带森林,一个白衣女子出现,轻盈若仙,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个接一个仿佛没有终止,她们都跳着最简单的舞步,但这简单的舞步在不断的重复交叠之后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神奇力量,神秘,优美,超脱凡尘俗世的大气。她不知道那是不是梦中的场景。
那天下午,她又在“坟墓”见到han yuan,开始谈话之前随口向他描述了那个画面。
“走两步,一个阿拉贝斯,”han回答,“那是《舞姬》里的群舞。”
14.when we two parted 当我们分离
when we two parted
in silence and tears,
half broken-hearted
to sever for years,
pale grew thy cheek and cold,
colder thy kiss;
truly that hour foretold
sorrow to this!
the dew of the morning
sunk chill on my brow-
it felt like the warning
of what i feel now.
thy vows are all broken,
and light is thy fame:
i hear thy name spoken,
and share in its shame.
they name thee before me,
a knell to mine ear;
a shudder comes o’er me-
why wert thou so dear?
they know not i knew thee
who knew thee too well: long, long shall i rue thee,
too deeply to tell.
in secret we met-
in silence i grieve,
that thy heart could forget,
thy spirit deceive.
if i should meet thee
after ling year,
how should i greet thee?
with silence and tears.
- by george gorden byron
六年以前,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