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皇朝更替的原因,既然大家都没有大饼吃,那就只能把大饼打碎了,重新再做出一张新的大饼,我神州大地历代的皇朝,就是如此,循环往复,但碍于当时的科技和知识,他们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毕竟人都有私欲,谁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永远荣华富贵,这种现象,在明朝时期被发展到了最盛。”
“甚至在明朝末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省一年的税收,都不能供应当地王族一年的年俸,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也合该气数已尽。”
李阳这番话虽然说得浅显,却道尽了古往今来皇朝更替的真相,不仅是古代,就算是前世的二十一世纪,依然没有摆脱这种弊端,阶级固化,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这也是资本力量的可怕。
说简单点,这也是一种分大饼,一个国家刚刚成立,机会自然多,虽然大头都被分了,但剩下的碎末,也足够聪明人吃饱,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大肆改革,更是让那些敢于冒险,胆子大的人,吃了个肚子滚圆,到了后来,那自然是越来越难分到大饼,毕竟你有我无,能吃的都被人吃了。
而且这一现象,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得越发的严重,直到阶级被彻底固化,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并非说说而已,而是实情。
除非是发生重大的改革,这一现象,也许会得到缓解,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人类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除非出现一种全新的社会体系结构,能够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这明显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阳不由想到了传说中这方世界的极乐净土,永恒国度,传闻要想居住在其中,必须得抛却私人的感情,也许永恒国度中,就存在着那种全新而又完善的社会体系。
只是很明显,这种抛却情感、私欲的社会体系是畸形的,是有缺陷的,就连创造盘古一族的超级文明,对待人类的劣根性,也只能想出这种不完善的解决方案,可想而知,一套完美而具有可行性的全新社会体系的构建,到底是有多难。
“按照先生的说法,那人类还有救吗?”
李阳所说的话,并不难理解,舒宁自然能听懂,而且因为他一心想到的是振兴中国,所站的角度不同,更是让她陷入了绝望,钻进了牛角尖。
“其实舒小姐大可不必如此,我刚才说的只是坏处,天地阴阳分化,万事其实秋有两面性,毕竟,智慧本身就是矛盾的,它赋予了人类崛起的希望,随之而来的些许副作用,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难道不是吗?”
“而且正是有了这些劣根,人类的生活,才会如此多姿多彩,智慧的火花,文明的火种,才会得到茁壮成长的机会。”
“在我看来,人类才是最完美的生物,有的时候,太过于理想化的生物,反倒显得有些不真实,也无法让世界变得如此生动,不是吗?”
“众生百态,就有如世界的演化一般多端,让人无法揣测,好与坏也只是存在片面之间,如此方能彰显人道之辉煌,足以与天地比肩。”
看到舒宁脸上的绝望,李阳轻笑一声,语气昂然,充斥着某种莫名的意境,这就是看到事物的角度间的差异,舒宁所看到的,只是中原一偶。
而一样所看到的,却是众生、是世界、是道与理的交织、是大道演化的规律,甚至这些,都不只是局限在一方世界,而是囊括混沌虚海,无穷恒沙。
“李先生一言惊醒梦中人,是我的眼界太过于狭隘了,正如先生所说,若是没有这些劣根性,人类的文明,将犹如一潭死水,又如何能有春秋之时百花绽放的局面,又如何有今日科学的开端。”
“正是有了无穷的欲望作为动力,人类才能孜孜不倦,矢志不渝的追求文明的前进。”
好似被李阳话中的意境所影响,舒宁暮然惊醒,不由吓出一身冷汗,这时,她也意识到,自己钻入了牛角尖,好在被李阳及时开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不止是他,就像郁达初和毛海,这时候也是一脸若有所思,好像感悟到了什么,却又总是抓不住关键,这也让他们无比苦恼,只恨自己平时不多看书,现在连祖师所说的话,都听不懂了。
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愚昧,只能说是时代限制了他们的眼界,就算是换做毛小方来此,恐怕也依然是一知半解。
“今日听了李先生的一番话,真是让我眼界大开,古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果然不是虚言,我决定,回去之后,以此起草文案,把今日的论辩公之于众,以扬先生之名,也以此警戒我中华亿万万同胞,愿他们能够早日觉醒。”
舒宁站起身来,一番诚恳的发言过后,深深的鞠躬致谢。
她这一番话,却没有丝毫的虚言,不光是李阳渊博的知识、还是那发人深省的大智慧、亦或者是那广阔如海的心胸,都令她钦佩不已,直感今日不虚此行。
“我并不建议你这么做,如今社会动荡,世界列强虎视,贸然引起太大的舆论,对你来说,未见得是好事,一个不慎,恐有杀身之祸啊!”
深深的望了舒宁一眼,李阳自然是不知道她心中所想,就算是知道了,以他的脸皮,那也是不会脸红的。
他之所以出声提醒,也只是不想把甘田镇变成是非之地,那可就不利于他隐藏自身的目的了,至于扬名什么的,在他看来,根本没有必要。
“请李先生放心,家父在国家文化局,还是有一定面子的,势必不会让人讨扰了先生的清净。”
在舒宁看来,李阳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她既然敢这么做,自然是有所依仗,毕竟她也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傻白甜,敢只身一人,来到港岛开办光明日报,那肯定是有所依仗。
“既然你执意如此,那就请不要提及我的存在,虚名于我如浮云!”
看到舒宁坚定的目光,李阳知道她也是个有主见的主,并非自己几句话就能改变她的决定,是以也没有继续劝。
在他看来,就算引起了天大的舆论,也和隐居深山、避世不出的自己无关,舒宁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只是他却想不到,舒宁的确不会写他的名字,但却会写上‘李先生’的署名,这也导致了李阳注定会在这方世界的历史上,留下一笔让后人浮想联翩的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