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潘晟老成谋国,可接首辅之位,户部侍郎许国亦可入阁辅政,佥都御史王篆当世英才,望陛下善能用之……”张居正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名字,累得气喘吁吁,可他偏偏没有提到秦林。
张敬修莫名其妙,连连朝父亲打眼色,提醒他还有秦林呢,可张懋修已有所悟,赶紧扯了扯兄长的衣襟,让他不要说话。
明显张居正另有深意……万历的眼神闪烁几下,点头道:“太师所言,朕都准了。潘、许二卿朕早已知之,唯王卿之名不常听闻。张诚,你记着,回去之后在朕的御屏上,刻下王卿的名字。”
张诚连忙答应下来。
万历又用力握住张居正的手,看了看跪在旁边的张家几个儿子:“太师勿忧,您十余年尽心竭力,朕别无所报,唯有看顾太师的几位公子,叫他们一生荣华富贵。”
“陛下如此厚恩,老臣粉身难报!”张居正感激涕零的道。
万历深为关切的点点头,又洒落几滴眼泪,最后嗟叹着离开张家——没人知道,上了御辇之后的这位皇帝,已是眉花眼笑。
司礼监,冯保高坐太师椅,吊梢眉斜斜的扬着,冷电般的目光扫视着众位同僚,而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十二监四司八局的首领太监,无论在外面多么风风光光,此时都只能平心静气的垂手肃立,大气儿也不敢乱喘一下。
“张太师病重,有的小兔崽子就着急了,上窜下跳的,”冯保将茶碗重重一顿,厉声道:“可咱家还没死,谁要是急着上位,不妨来试试!”
众位太监首领顿时噤若寒蝉,不由自主的把张鲸和张诚看了看,不消说,冯司礼口中说的那小兔崽子,就是这两位了。
张鲸和张诚互相看看,面对冯保,他们俩又是同仇敌忾的战友了,似乎张居正将死的消息鼓励了他俩,原本对冯保深切的畏惧之心,也顿觉消散了不少,竟破天荒的抬起了眼睛,虽没有和冯保对视,却左顾右盼,装出与己无关的样子。
“哼,说的就是你们俩!”冯保将桌子重重一拍,茶碟、茶碗和盖儿一起跳起来叮当作响,“两个蛊惑圣聪的家伙,以为你们还有机会顶了咱家?做梦!赶明儿禀告慈圣太后,就赶你们去南京守孝陵!”
二张闻言不禁有几分害怕,冯保可不是说着玩的,两个司礼监秉笔算什么?他完全有这本事你赶出宫去。
就在此时,忽听得远处一片乱纷纷的吵闹,似乎发生了什么可怕之极的事情,连幽静、端严的紫禁城也搔动了起来。
几名小太监疾步跑来,哭丧着脸禀道:“不好,不好啦,刚刚张太师一灵归天!”
啊?冯保本已站起来一半的身子,跌坐在太师椅上,阴晴不定的脸变成了木呆,尽管早已有了思想准备,但这一刻真正来临的时候,仍让他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
二张却欣喜若狂,只觉压在头顶的乌云一朝散去,整个紫禁城都变得光明艳艳,互相看了看,两人鼓足勇气,同时假笑着朝冯保拱拱手:“冯司礼,陛下那边怕是有找,咱们就先走一步了?”
说罢,这两位也不等冯保回应,转身就走出了司礼监。
二十四衙门的首领太监面面相觑,以前可从来没有人敢这么顶撞冯大伴呀!有人抬头看了看天空,一朵乌云飘过,难道真的是要变天了?
“小兔崽子,小兔崽子!”冯保怒气填胸,挥手在桌子上扫过,那盏元青花的茶碗就掉了下去,哗啦一声摔得粉碎。
太师府,早已哀声大作,张家除了留在江陵老家的小儿子之外,五个儿子齐齐跪在床前大哭,张紫萱抚着父亲渐渐变凉的面庞,泪水无声的滑落,唯有秦林不能尽情哭泣,女婿作为半子,这时候要代替主家艹办丧事,他也只能悄悄叮嘱阿古丽和布丽雅,请她们尽量安慰照顾张紫萱。
“恩主,门下沐恩小的戚继光来迟了!”蓟镇大帅戚继光龙卷风似的奔进房中,刚过门槛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下,膝行到了床沿,扯住锦被大放悲声。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戚继光是真心痛惜,他与张居正将相合作,平倭御寇,把三边军备整治得齐齐整整,张居正给他莫大的信任,而他也从来没有辜负这一份信任。
要知道,胡宗宪、刘整、俞大猷,这些名将就没有谁落了个好下场,要不死在狱中,要不就郁郁不得志,只有他得以在边廷一展所长,将胸中所学报效国家,毫无疑问这是因为有来自京师,来自江陵相府的强有力支持。
戚继光与张居正一将一相,两人相知相得,早已超越普通盟友的关系,达到了知己的高度,好像千里马遇到了伯乐,又好比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与钟子期。
看着溘然长逝的张居正,戚继光只觉心痛如绞,百战沙场余生,亲眼目睹子弟兵血染疆场,他的身影永远坚强如钢,可现在他跪在床前抚尸大哭,虎目中泪水大滴大滴的掉落。
“戚兄节哀,”秦林抓住戚继光一抽一抽的肩膀,决定还是不把张居正的真正死因告诉他吧,那样的话就实在太残酷了。
戚继光并没有站起身,而是仰脸瞅着秦林,嘶声道:“秦兄弟,今后、今后就得靠你啦!”
正所谓当仁不让,秦林毫不迟疑的点了点头,他并没有丝毫的喜色,因为他深知自己在此刻收获的责任和义务,要远远多于权利和荣誉。
戚继光这才站起来,作为外人,他并不适合在太师府多待,尤其他还是执掌兵权的边镇大帅,于是他用力握了握秦林的手,最后一次恋恋不舍的看了看老朋友兼恩主张居正,转身就走。
戚继光的离开,和他来时一样的快,没人知道这位大帅今夜会在哪里,也许是策马奔驰,让夜风吹干泪水,也许是找家小酒馆自斟自饮,回忆这二十年来与张居正的点点滴滴…….
江陵党的诸位大臣闻得太师死讯,也纷纷前来吊唁,秦林和游七姚八率领众家人忙前忙后接待。
次辅张四维、三辅申时行,吏部尚书王国光、礼部尚书潘晟、兵部尚书曾省吾、户部尚书张学颜、工部尚书李幼滋,回京后新任吏部侍郎的王篆,奉旨即将入阁的许国,等等江陵党大员纷纷来到太师府吊唁。
看见秦林忙前忙后,王篆总算稍微有所改观,低声对王国光道:“秦林此人,听说太师爷病重,在浙江时还有些推三阻四,我还说他天姓凉薄,没想到现在倒也尽了半子的本分。”
“不至于吧?秦小友古道热肠啊!”王国光有些不以为然,也没细想。
他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谁来接掌江陵党的衣钵,听说礼部尚书潘晟被举荐为首辅,众人倒也服气。
潘晟的资格很老,甚至是张居正科举时候的座师,为人又很质朴老实,算得上好好先生,由他来做首辅,自然皆大欢喜。
唯独张四维面上虽笑容真挚,眼底却暗藏机诈,我是次辅,首辅出缺该我顶,为什么……游七姚八虽然神情落寞,众位家仆也心情低落,但还没有什么别的想法,毕竟万历皇帝亲口答应看顾老太师的几个儿子,张家这些公子的前程,也就一定光明远大。
唯有秦林心头存着强烈的不安,他记得非常清楚,张居正的新政最后落得个人亡政息的结局,而老泰山本人也遭到了万历和守旧官僚的清算。
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迹象,难道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
秦林摇了摇头,不敢把希望寄托在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特别是他很早以来就观察到,万历对张居正专权存着很大的不满。
想到新政,想到考成法和浙西的百姓,想到戚继光殷切的目光,秦林头一次感觉自己肩头的担子是如此的沉重,要做的事情又是如此之多。
迎来送往,也就是劳碌命而已,他忙前忙后的办着各种事情,甚至可以说忙得昏头昏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