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603章 逆转劣势</h1>
(谢谢好友和尚头摸摸的月票~~)
蒋钊跟随杨彦之时已年近五旬,如今五年过去,奔波操劳,把全副心血倾注于水军,更见苍老,不过精神却是抖擞,腰背依然笔挺,身着皮甲,大氅迎风哗啦作响。
蒋炎也在迅速成长,尤其是东渡倭岛之后,见识了异域风情,经历了真正的风浪,整个人都带上了一股强烈的自信。
放下望远镜,蒋钊自豪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缓缓道:“此役过后,为父将向大王告老辞官,水军就靠你了。”
蒋炎浑身一震,连忙道:“阿翁,您虽已五十多,可身体依旧康健,而今水军正值蓬勃发展之时,您何必离开?大王曾说过,过上几年,将派遣远洋舰队,去探索大海的另一边,您何不再等等?“
”自古以来,从无父子二人于军中同执大权之先例,大王宽厚,未必会多想,却难保旁人不进馋言,而水军一旦离港,便音讯全无,大王对我父子的信任,为父自是感激,可也始终诚惶诚恐啊,随着水军规模愈发壮大,为父心里的压力……也愈见沉重。
况为父确实老了,卸任之后,于洛阳颐养天年,或许还能再活个一二十年哪,哈哈~~“
蒋钊豁达的哈哈一笑,不过眼神中,流露出了一丝不舍之色,毕竟这支舰队,是他亲手打造,要说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
蒋炎明白了,老父辞官,等同于在洛阳做人质,不由暗暗叹息,但他心里是理解的,并未生出不满,因为权力必须平衡,哪怕杨彦从来没有过任何表示,可自己不能没数,一支常年漂泊在外的水军会让很多人心里不安,会向杨彦进馋,虽然目前,明国需要水军,不会把水军解散,但是将来统一了全国,水军还有什么用?再加上馋言与猜疑,晋室水军的无疾而终就是先例。
老父请辞,终老洛阳,是为保全水军所做出的必要牺牲。
蒋炎传承自蒋琬那一脉,蜀汉在诸葛亮死后,内部斗争极其残酷,魏延被杨仪斩杀,姜维被迫离京,他先祖蒋琬在汉中筹备水军意图沿沔水顺流而下攻打魏兴、襄阳,也因朝庭内争被迫放弃,因此一定的政治觉悟还是有的。
当然了,父子俩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受见知所限,不明白杨彦的真正打算是走军队国家化的道路。
要说水军出了海就控制不住,那么大英帝国是如何在无线电发明之前打造出了全球最为庞大的海军舰队?尽管国情有所不同,却并非没有可供借鉴之处。
“阿翁,前面有火船下来!”
蒋炎突然留意到了上游有浓烟冒出,再举起望远镜一看,数百条小扁舟堆满了薪柴正逐一点燃,船头及船身加装了密密麻麻的或直、或斜、或弯曲的钝口铁钉,只要贴上敌船,借着水流的冲力,就能很好的吸附上去,可以有效的防止火船顺着船舷滑向两边。
每船配有两人,奋力划桨,顺流而下,速度极快。
蒋钊道:“此役由你指挥,若有不妥,为父再点出。”
“诺!”
蒋炎郑重拱手应下,回头下达命令。
道道令旗挥出,各船传来呼喝声,舵手,操帆手与桨手协同运作,使得船只的速度略有减慢。
当时的操帆手不同于大航海时代欧洲炮舰上的操帆手,后者需爬上桅杆操作,且人数众多,对船只的重要性极大,而前者是在桅杆下方操作,通过拽拉绳索调整帆的角度,一艘斗舰标配三人,而同船划桨的桨手最多时竟达五十人,操帆手在水军中的地位不高,根源在于一个是内河船只,另一个是远洋战舰。
虽然明军水军成功东渡了倭国,却依然是在近海游曳,风浪较小,算不得远洋航行。
八里!
七里!
六里!
五里!
……
火船的接近只在转瞬之间。
“点火!”
前方突然暴出一声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