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亮摆摆手道:“庾某虽不能收留于你,却可为你荐一去处,你往东海王府上走一遭,东海王求贤若渴,得知你举族投附,必大喜。”
苏逸突然明白庾亮的意思了,庾亮倒不是怕了杨彦,而是祸水东引,他清楚在杨彦的淫威之下,东海王冲的处境相当不妙,迫切需要引入有力臂助,自己去了东海王府上,虽说将来必与杨彦为敌,不过他本就对杨彦恨之有入骨,正愁没有靠山呢,而东海王冲到底是东海王,有名份大义,又有自己的兵力相助,未必就扳不倒杨彦。
这让他对庾亮的愤懑一扫而空,心里反生出了些感激,由衷施礼:“多谢中书监指点。”
是的,在东海王冲麾下,比跟着庾亮更能得重用,毕竟庾亮的顾忌多,而东海王一无所有,除了依靠自己,还能靠谁呢?
庾亮微微笑道:“不必客气,庾某不留你了,你速去便是。”
“苏逸,苏硕告辞!”
叔侄俩深施一礼,转身离去。
直到二人的身影出了园子,庾翼才从屋中出来,问道:“苏家到底有近万人马,大兄把苏家引荐给东海王是否可惜了些?”
庾亮呵呵一笑:“你对当前的时局如何看?”
“这……”
庾翼寻思道:“杨彦之不须多说,当初荀公看走了眼,以为此子堪为国之栋梁,却不料潜怀异志,今又攻杀江北诸藩,形同于自立。
另近日坊间,牛继马后的谣言纷起,同时暗地里,还有人攻击起了主上相貌,据弟猜测,此乃王敦所为,王敦早于数月前便屯兵姑孰,一待时机成熟,必发难,以拥立东海王冲为名,迫主上退位。“
庾亮袖着手,修长的目中现出了感慨之色,点点头道:”是啊,我大晋自武皇帝一统天下至今,也就太康年间稍微安定些,自惠帝起,天下便纷乱不休,时至今日,又要再起波澜啊,你说,一旦王敦打起拥立东海王冲的旗号,主上会如何做?“
庾翼明白大兄是在一步步的引导自己,也很用心的思索着,好一会儿,才不确定道:”或许……主上会逼迫东海王去郯城就藩?“
庾亮苦笑道:“不是或许,而是一定,东海王既离都,王敦拥立,须从杨彦之手上讨人,我料杨彦之不会交还,而东海王去了郯城,既便不被杀,也将被囚,早晚死于非命,你再说说,若主上执意要求,东海王能否抗命?“
”哦~~“
庾翼恍然大悟道:”弟明白了,有苏家投靠,东海王至少有了兵马,主上若不愿兄弟阋墙,东海王赖着不走,也只能默认……“
正说着,庾翼又现出了迷惘之色,不解道:”如此一来,建康的局势会否更加混乱?“
庾亮冷冷一笑:”王敦本有疾,杨彦之为其诊病,身体大有好转,此次挟十万锐卒下都,又有沈充钱凤为其爪牙,主上……怕是不妙,东海王至少有七成的可能上位,想那王敦,废长立幼,所思不过禅让罢了,为兄怎能坐视,若东海王手头有兵,又有名份,王敦欲代晋,怕是要三思而后行。
为兄把苏家举荐给东海王,正是防王家谋篡,况东海王与杨彦之有怨,一旦称帝,杨彦之未必好过,此为一石二鸟之计。“
“大兄高见!”
庾翼屈指赞了声,便又吞吞吐吐道:“那……文君岂不是受了委屈?“
“呵~~‘”
庾亮自嘲般的笑了笑:“为兄只有文君一妹,若有半分可能,都会为她争一争,可思来想去,主上仅凭南顿王宗招揽来的草莽豪客,几乎难以逆转局势,为兄只能保着家里,兼顾着文君的安危,他日若主上被废,可把文君接回家,寻一合适郎君再嫁便是。“
庾翼沉默了。
庾亮幽幽道:”如今局势扑朔,王家、诸葛家、羊家,吴郡大族皆喑声禁言,坐观成败,我家怎可当了那出头鸟,手中无兵,倒也不必卷入是非,将来若真是东海王继大统,为制衡王氏,必会倚重我等豫兖籍士人,此时蛰伏,退一退,岂知不是海阔天空?“
作为士人,没人愿向王敦称臣,在历史上,士族,包括琅琊王氏反对王敦,倒也不是胆大包天至真敢抵挡王敦的十万大军,而是王敦有疾,年岁又大,谁都知道活不长,才敢于群起而攻之。
但是杨彦治好了王敦的甲亢,王敦活蹦乱跳,此时又有哪个敢站出来呢?
庾亮便是如此,能保住司马绍,当然最佳,他作为国舅,可获得最大利益,如果实在保不住,只能退一步,拥东海王冲称帝也可勉强接受,将来再和王敦慢慢周旋,这是庾亮与高门士族的底限。
士家大族可以轮流坐庄执政,但谁都不愿头顶上冒出个实权皇帝,王敦不行,杨彦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