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玲的祖父礼施道:“我等蒙将军搭救,施衣给食,已是感激,哪敢另作妄求,只是白吃白住,甚是不安,虽筋骨老朽,亦愿效犬马之劳。“
“我等虽老,却可耕田!”
“是啊,愿为犬马,为将军效劳!“
各人都纷纷表态。
其实老弱们的心态杨彦理解,肯定不排除有感激的因素,但也很可能在担心因其衰老无用被赶走,或者回到过去驱赶为劳役,一天只吃一顿半饱的老路上。
毕竟军中的情况众所皆知,真要到缺粮的时候,肯定是老弱先被放弃,他们只希望找到活干,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至于转投郯城别家,那是想都没想过。
乱世中,最不值钱的便是人命,如杨彦这样肯供养老弱的豪强方伯,几乎是绝无仅有,没有人奢望离开了杨彦会获得更好的待遇。
杨彦沉吟道:”既如此,本将先问一句,可有人识字?若是愿意教授军中幼童或军卒读书识字,可来本将左首,将来择优任学官掾、郡掾祭酒、学经师及文学史等诸职,若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亦可另行重用。“
二十多人纷纷步出,站在了杨彦左首,很多人虽然衣衫陈旧,瘦骨嶙峋,却腰背笔挺,还有人捋着凌乱的胡须,一派士人风度。
阿玲的祖父也在,拱手道:“我等既为将军所救,理当为将军效劳,只求一日两餐饱腹,不敢多作他想。“
杨彦摇头笑道:“因工付酬,因才施用,乃应有之义,老丈不必谦虚,对了,尚不知老丈如何称呼。“
”老夫崔访!“
阿玲祖父捋着须,傲然道。
“什么?清河崔氏?”
“噢,原来是崔公,想不到也沦落至此啊!”
“是啊,真是世事难料啊,刘越石、卢子道与温河东(温峤父温襜,曾任河东太守)皆以崔氏女为妻,听闻温太真在江东颇有名望,想必崔公是去投奔温太真的吧?“
”说起来,崔公还是温太真的亲舅呢!“
众人七嘴八舌,无意中道出了崔访的来历,有人问道:“崔公,听闻令侄崔悦于幽州段氏末波麾下任职,何不往幽州投靠,反跋山涉水,远去江东?“
崔访挥了挥袖子:“此子事胡,吾羞于与之为伍!“
杨彦肃然拱手道:”不曾料我这军中竟潜藏高士,倒是杨某唐突了,不过还得委屈崔公再居一阵,年底杨某遣船队回建康,可顺道捎上崔公,当然,诸位若想离去,亦可与崔公同行!“
崔访叹了口气道:“寄人篱下纵是不得自在啊,老夫别无他求,粗茶淡饭足矣,况一饭之恩,尚须回报,若是将军不弃,老夫愿留郯城。“
”杨某何幸,他日崔公若起归意南归,当好生相送。“
杨彦理数周到,但也是空口白话,他不会因为崔访的出身高就许以要职,至少先观察一阵子,是否与自己的执政理念冲突,或者有没有真才实学。
其他人却是有不少都心动了,一名中年人便是问道:“将军此言可真?年底真能回建康?”
“哼!”
阿玲冷哼一声:“去了建康亦是寄人篱下,受人白眼,何如自己动手,换来一日两餐?”
“我等本就是去往建康,只是途中误入贼子之手,你这小娘子莫要妄加指责。”
“将军与我等有恩,他日自会回报,况我等在回建康之前亦将担任教席,并不白吃白住!”
好几个士人均是红着老脸分辨,杨彦暗暗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