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赚钱钱,改善一下家中的境况。
庄如悔想起她说那些护卫很男人,开口拒绝道:“不去,你要记住,你是谢家媳妇,眼睛不要往别处看。”
沈玉蓉懒得理他,她虽然成婚了,也不能妨碍他看美男呀,美男多养眼呀。
山头被烧,秧苗被毁,沈玉蓉从明宣帝那儿得了番邦的种子,又得了大笔赔偿,也算因祸得福。
王家虽然赔偿了,却不情不愿,山头依然黑黝黝光秃秃,除了烧焦的痕迹,一根草都没有。
沈玉蓉也不急,培育秧苗,将水稻的秧苗移到田中,还让人买了鱼苗,放入田中。
郑勉和张福全都不解,问沈玉蓉为何这样做,沈玉蓉道:“稻田养鱼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还可以增产水稻产量。”
郑勉拿出纸笔,将这些记录下来,还问增产的原理。
沈玉蓉道:“鱼可以吃害虫及杂草,排出的粪便是上好的肥料,可以被水稻利用。鱼儿在水中游动时,会翻动泥土,促进粪便分解,能被水稻更好地吸收,等秧苗大了,需加固田埂,加深水位,保证鱼儿更好的生存环境。”
听了这番话,郑勉越觉有道理,将这些一一记录在册。
沈玉蓉又说了一亩稻田养鱼的数量,食用的话,一亩地不超过四百条,草鱼,鲢鱼,鲫鱼,鳙鱼等都可。
她还特意嘱咐,一定等稻子大些,再投放鱼苗,一般是七日后最佳。
周围见沈玉蓉往稻田里放鱼苗,都觉得新鲜,围拢了不少人,听见沈玉蓉的话,有心思活泛的,觉得这法子可行,也准备回去试试,若不成,也只是浪费一些鱼苗钱,若是成了,收割稻子时,将鱼卖出去,不就大赚一笔了。
当然,也有人瞧热闹,看笑话,觉得沈玉蓉法子不可行,稻田里养鱼,鱼不把稻子吃光才怪。
这是科学种田,沈玉蓉也不解释了,解释不通,不再多言,领着郑勉、张福全回谢家。
郑勉捧着一个小册子,来回研究,他现在有些期待了,恨不得田里的稻子一下长大,鱼像神仙吹了气,一夜之间长得像筷子一样长。
张福全一有空便去田里,一天恨不得跑四五趟。
田里有郑勉和张福全看着,沈玉蓉也放心,和谢夫人说了一声,要了进宫的令牌,乘马车来到宫门口,到宫门口下马车,递上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