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葛岩明白其中一点,那就是不能让田如海过得太舒服了。必须让他们在吞并蒙古和大琻的过程中,吃够苦头才行。
于是乎,葛岩第一时间乘坐飞艇回到了西宁城,然后召集了国事阁,会议商议了新的战略,那就是扶持蒙古和大琻与大魏国死磕。
之前西宁国和蒙古和大琻,只是生意上的往来。大魏国售出军备,蒙古国和大琻也是除了真金白银高价来买的。
这个时候,西宁国战略线改变,该交易变扶持。
第二天,西宁国就派出了使节团,前往蒙古和大琻。使节团商议的内容,就是西宁国如何以强悍的国力,支撑蒙古和大琻打赢这场持久战。
蒙古和大琻一听说西宁愿意支持和援助,顿时立刻笑开了怀。
蒙古和大琻节节败退,早就士气大落。如果这时候西宁国宣布支持,那么对于蒙古和大琻,都是一针强心剂。
毕竟蒙古和大琻最缺的就是物资和军备了。
三方会谈之后,蒙古和大琻结成了同盟。大魏国无偿性的各自支持装备五十万大军的军备。然后提供火炮每国五万门,火枪每国十万杆,劲弩每国三十万挺。
这个装备可谓奢华了,即便是如今的大魏队,也远逊于此的装备。
这些都是无偿提供的,如此庞大的数量,自然不可能一次货。这些费用则是通过西宁国国库出资,在西宁国各大工坊进行市场价订购,然后无偿送给蒙古和大琻。
这么一来既消耗了西宁国各大工坊的海量库存和产能,也助推了西宁国的经济发展。最关键是,支撑了这场战争,让三国大战的时间无限期的拉长。
想要和大魏国的军队耗下去,光靠装备可远远不够。蒙古和大琻的财力有限,经济能力薄弱,打了这么久,再打下去吃饭都成了问题。
这时候正好西宁国的粮食丰产,无处可卖。西宁国的粮食开始以较低的价格在蒙古和大琻进行倾销。与此同时,西宁国的粮食,无偿的送一大批,作为蒙古和大琻的军粮,支撑他们的将士可以吃饱饭,不停的打下去。
葛岩其实之所以选择支持蒙古和大琻,一方面是为了牵制大魏国,另一方面却是为了避免西宁国国力损失。目前扶持蒙古和大琻进攻大魏国。死伤的人,无论是蒙古大琻还是大魏国,都与葛岩的西宁国毫无关系。
这是一场坐山观虎斗的好戏。起码葛岩这么做,在战略上是完正确的。
葛岩此时想着的却是,如何能从蒙古和大琻身上把自己损失的钱给赚回来。
西宁国的物资和军备源源不断的送往蒙古和大琻以后,两个国家果然突然间士气大振。
更新速度最快赶紧来!
。
--
第363章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