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从曲阜离开后, 呦呦他们先到了泰山祭拜祈福, 呦呦还求了几个平安符什么的连带着一路上买的特产找镖局捎回京城去了。
从山东境内出来,顺着大运河南下, 他们一路走一路玩,两个月后到达了扬州。
扬州是个好地方,就从关于扬州古诗的数量来看, 就知道了。最为人熟知的是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 还有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其余各个朝代的诗篇简直数不过来。
至于扬州为什么被文人墨客们如此推崇,呦呦总结过, 扬州这个地方,除了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景美好之外,人也很美好。
要知道,扬州什么最出名?烟花之地呀, 而这些诗人才子们经常自诩风流,到了扬州怎么可能不去青楼楚馆一游呢?游完了灵感就来了,于是诗性大发, 一首首的佳作就写出来了,至于是描写瓜州渡还是扬子桥, 亦或是水红裙楚宫腰,反正普通百姓是不会计较的。
到了扬州, 自然不能住普通的客栈,萧沐仁打发小荣子和程禇去河边租了一条画舫,此后的几天, 一行人就住在了画舫上。
既然到了扬州,青楼楚馆……呦呦自然是去不了的,不过各种鱼虾蟹蚌的河鲜可没少吃。萧沐仁还特意请了一个擅长做河鲜的本地厨子,日日供呦呦品尝。
不知到时新打捞上来的河鲜太过鲜美,还是那厨子手艺太过精致,总之那些日子呦呦几乎是顿顿吃到肚圆。以至于萧沐仁指着他的肚子笑称这里是“鱼冢”。
呦呦捧着一碗消食茶一边喝一边点头,“不止是‘鱼冢’,最好是‘鱼虾蟹蚌螺’各种冢。”海鲜吃不到,河鲜既然有机会了,当然要可劲儿吃。
萧沐仁听了忍不住抱着她哈哈大笑。
除了吃,自然还要游玩。扬州著名的景点多的很,尤其夜晚的时候,船上的灯笼点亮,顺着扬州河荡一圈,路过无数的画舫,听过婉转美妙的箫音笙歌,瞥见红罗帐里霓裳舞,夜晚的美好,消弭在轻柔断续地呻吟声之中。
在扬州靡费了半个月,一行人到了阳澄湖,此时刚好是阳澄湖大闸蟹上市之时,呦呦自然不能错过。肉质细嫩,膏似凝脂,配一壶菊花酒,最是惬意。
离开苏州,顺运河而下,直接到了与之齐名的杭州。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什么样子,要死后才知道,生前先领略一番苏杭罢。
彼时的杭州还没有雷峰塔,但是西湖却是早就名扬天下的。泛舟湖上,赏着飘渺水雾里的水景,吃着不应时令的青团,呦呦觉得十分惬意,晚上特意又要了一份东坡肉。
苏杭一行结束,时间其实就已经到了十月份,南方天气温暖潮湿尚不觉得,京城里的来信说,他们已经穿上夹袄了,而呦呦他们还是轻裙缦衣。
游过了杭州,一行人直接沿长江逆水而上,进入两湖地界,先到长沙郡,游玩了岳麓山拜访了岳麓书院品了湘菜美食,三天后离开湖南到了湖北。湖北停留的第一站是武昌。
武昌这个地方有什么?有武昌鱼。呦呦不下思索地就回答出来,得到萧沐仁一个“就知道吃”的眼神。
“连我都知道,湖北在战国时是楚界,你居然只惦记着武昌鱼,没有想到这里是屈原的故乡?”萧沐仁伸出手在呦呦的额头上弹了一下。
呦呦揉着脑门,嘟囔了一句什么,萧沐仁没有听清,也没多问。几个人在武昌住才三天,气温就一下子降了下来,冷的呦呦都不肯出去玩了,每天抱着手炉披着裘衣坐在床上看书。
这天萧沐仁从外头进来,脱掉身上披着的油衣,水珠沿着衣服下摆掉在地上,四喜赶快接过来挂出去。他坐到呦呦对面,端起她刚刚倒出的热茶捧着喝了一杯,身子才将将暖和起来。
“没想到这南方冷起来比北方还冷,可冻死我了。”萧沐仁喝完一杯自己又斟了一杯,对呦呦说。
“北方是干冷,南方这是湿冷,况且又没有炕和地龙,光靠火盆能暖和到哪儿去。”呦呦翻了一页书,捏了一块点心自己咬了一半,另外一半送到萧沐仁嘴边,萧沐仁也不客气,直接张嘴吃了。
“河面怎么样了?是不是冻上了?”她说可以走陆路,萧沐仁不信,非要走水路,今天一早还出去看了一眼。
“冻的不实,但是也没法走船了。”萧沐仁皱皱眉,“真的走陆路?马车慢不说还颠,又四处漏风。”
“还是抓紧走吧,再不走天更冷了。”呦呦放下书,看向萧沐仁,“这样走一走看一看就已经很好了,算是了了我多年的心愿了。”
萧沐仁沉默了一会儿,点头,“好吧,那等下次回京的时候我们再走川渝好了。”
呦呦点头笑笑没说话,心说等几年之后回京的话,我都恨不得长了翅膀飞回去,哪有心思游玩。
为了犒劳萧沐仁早上淋着雨受着冻去勘考路线,中午的时候呦呦亲手做了一道糖醋武昌鱼和一道红烧肉奖励他,等午饭后呦呦继续抱着手炉披着裘皮衣看书休息,萧沐仁则带着小荣子和甲剑程禇改造马车。
小荣子去采买了棉被钉在车厢内壁和底部,然后再铺上他们自己带着的行李,为了主子们读书做事方便,还做了一张折叠桌,用的时候展开靠车壁立住,不用的时候折叠贴着车壁放好,丝毫不占空间。第二辆马车也是如此改造,而第三辆马车里除了铺了棉被放了桌子,还放了一个火炉,火炉里烧着碳,一来供给主子们的手炉,二来火炉上放上水壶就可以烧水。
马车改造的时候呦呦去看过,曾经提出过在前两辆马车也放个炉子的建议,这样好保暖,被萧沐仁想也不想的拒绝了,“煤烟气先不说,万一迸出来个火星子烫着怎么办?怕冷的话,不是还有手炉?”
呦呦撇撇嘴,我怕烫,丫鬟们难道就不怕烫了,不过四喜还谷子也劝说着,呦呦就不再坚持,随他们去吧,反正就是路上乘坐的马车而已,晚上还是住店的,冷不到哪儿去。
拉车的马都是萧沐仁精挑细选的军中好马,不用人牵着赶着就会自己往前头走,所以只要留个小厮在最前头的马车上偶尔看一眼别走岔道就行了。
从楚地到洛阳,晃晃悠悠走了近个月,从来不在外夜宿,不管到哪儿必定都要找个客栈住下,如果实在偏僻没有客栈,就借宿乡民家中。而大部分乡民都十分地淳朴好客,不止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他们,临走前还不肯收他们的食宿费,说不过住一晚上而已,吃的东西又很多都是呦呦他们自己的,不值得给钱。不过呦呦还是在假意答应下来后,偷偷留下了十两银子给他们。
萧沐仁笑话她就算是住客栈也不见得用的了十两,出手怪大方的。呦呦却轻轻叹气,“这些普通百姓和客栈哪里能一样,你没看那个小一点儿的男孩子看着我们吃饭直咽口水?”
萧沐仁无法理解,呦呦却是能理解的,十两银子,够这样普通的四口之间过一年呢。尤其看到那个五六岁的男孩儿,让她想起来家里最艰难的几年,怀瑾也是这样的。所以得知怀瑾也偷偷留了十两银子后,呦呦没有责怪他,还拍拍他的肩,夸了他一句。
这是萧沐仁无法体会的呦呦和怀瑾姐弟间的默契,可是也因此,他更加心疼了呦呦,晚上抱着睡觉的时候说起这件事,呦呦感受到他低落的情绪,忍不住笑起来。
“你不用心疼啊伤感啊什么的,我不觉得我以前经历的那些事是坏事,”呦呦拍拍萧沐仁的后背,开解他,“也算是人生中经历的一部分吧。”
“你才多大,就谈人生。”萧沐仁点点呦呦的鼻尖,“整天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
呦呦嘿嘿笑了两声没吱声,心想的额却是,若认真算起来,她的年龄可比萧沐仁大一倍呢,不过若是论辈分的话,萧沐仁应该是她的几百辈子祖先?
到达洛阳那天刚好是十一月初五,洛阳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洛阳四个好地方,且不说它是自夏朝始的十三朝古都,也不说它的“天下之中十省通衢”,更不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还有龙门石窟唐三彩,这些通通不提,单说洛阳的美食,什么“前八礼”“八大件”“四扫尾”“四镇桌”,什么胡辣汤不翻汤、豆沙包大麦茶,光听一听就已经让呦呦垂涎三尺了。
一进了洛阳城,不急着找客栈住店,先奔最大的酒楼,上面说的那些一样来一份。听得店小二差点下巴掉下来,好心地给她解释,她刚刚说的那些“前八礼”“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是洛阳水席里的菜,水席一共二十四道菜呢,她们一行人主子才三个,就算加上下人六个也还不到十个人,点那么多,恐怕吃不完。
萧沐仁看着呦呦窘迫的表情偷着笑了一会儿,然后才出声替她解围,“我们这一路行来,早就听说洛阳的美食有名,和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样吸引人,所以才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
店小二露出恍然的神情,“原来是这样,不过如果几位不急着赶路的话,建议在洛阳多待些日子,这样才能品尝到洛阳最地道最精致的美食。”然后又伸手指着墙上的水牌对他们介绍,“我们酒楼虽然规模大,但是做出一桌水席来怎么也要半天时间。”言外之意看客官们怕是已经旅途劳累了,要不先来几样别的。
萧沐仁看向呦呦,让她自己做主。呦呦摸摸自己的肚子,觉得自己确实等不了,就随意地点了几样墙上的水牌,小二记下来之后对着呦呦和萧沐仁一拱手,恭维道:“夫人厉害,随便一点就点到了‘四镇桌’‘四扫尾’!”说完退下去安排菜品去了。
呦呦眨眨眼,看了岩萧沐仁后转头又看向挂在墙上的水牌,再转回头来看向萧沐仁,“我刚刚都点了什么?”
“鱼翅插花、金猴探海、开鱿争春、碧波伞丸、燕菜、葱扒虎头鲤……呃……”萧沐仁说出了六七样后,打了哏,转头看向一旁的怀瑾,“还有什么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