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泰重开西域都护府,打通了商路,更是为了他们打开了一条生财之道。
西域和漠南的战事让他们尝到了甜头,前往西域的人给他们带来了一则消息,关于贵霜和大宛的消息。
大宛的名马,贵霜的器皿,他们可以轻易的用茶叶、丝绸、陶瓷等物品从其手中换取大量的财富。
据说,在西方,遍地都是金银,他们之间的交易甚至都是用金银作为货币直接交易。
他们甚至于对于西南面的高原产生想法,许安所重新制作的地图,详细描绘了那里的情况,他得知了冬虫夏草的存在,也得知了在其上存在着不少的住民,还有一些珍贵动物的存在,皮草从来都是昂贵无比的。
现在的明廷之中,根本就不存在于鸽派,只有鹰派。
连年征战造成的伤亡,也并没有让国内的民众产生反感。
从一开始许安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他一直在宣传着一件事,他们到底是为何而战,为什么而奋斗。
太平道辖内的民众也在符祝的传道之下明白了一件事,他们现在所享有的一切,正是因为前线那些奋战的军卒,正是因为他们的奋斗和支持,而并非是任何人的施舍,任何人的仁慈。
天下的解放,是由血染神州来换取的。
公审和太平道的思想,土地的改革,将大部分的民众都凝聚在了一起。
他们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天潢贵胄,那些豪强世家高高在上,并非是世间的常理,他们低人一等并非应当是理所当然。
许安签发的动员令,引起的不是反弹和民间的不满,而是犹如雪花一样飞来的支持。
收到征粮的动员令,并州的百姓几乎都拿出家中的存粮前来支援,他们甚至主动将粮食运送上车,原本黄龙担心粮草不足,和民间的沸腾,但是他所担心的一切事情都没有发生。
甚至连供应漠北大军的粮食都被补足,不再缺少。
太平道政策,激起了汉魏两庭中一众豪强世家的强烈反弹。
但是哪有如何?
太平道之势,已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这熊熊的大火已经燃起,旧有的一切都将被焚毁,那些旧时代的残党,食古不化的旧贵族,都将会跟随着时代一起被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河内郡全郡已经被解放,中山郡北部、常山郡中部、北部、皆已经是被太行明军、两郡明军解放。
魏郡汉魏两军主力土崩瓦解,魏庭已经崩溃,袁谭现在在冀州渤海郡,袁熙现在在幽州,只有袁尚在邺城。
邺城已经被四面合围,就算是审配带领着残军逃回了邺城,也是回天无力。
魏庭的覆灭已经是必然的结果。
繁阳城外的官道之上,还遗留不少的血迹,两侧是横七竖八的尸首。
许安抬起头,看向前方残破不堪的繁阳城。
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还没有夺取最终的胜利,还远远不到停下脚步的时候,也没有到可以感伤的时候。
太平道内暗流涌动,随着理念的革新,各种崭新的思潮也涌现了出来。
新的挑战和抉择,已经摆在了太平道的面前。
第七百九十章 请降
许安带着大军进入了繁阳城中,此时繁阳城府衙的那一支军队的身份也已经明了。
繁阳城的府衙之中那些还在坚守的军兵,他们正是袁绍麾下除去虎豹骑之外,最为精锐的军队——武威军,袁绍麾下唯一的一支重装步兵。
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会留在府衙之中坚守,许安虽然也是狐疑, 但是如今的繁阳城府衙早已经是在多日的作战之中,被魏军打造成了一块铁桶。
若非是这一场大雨,使得弓弩失去他们原有的强力,恐怕汉军想要攻到这里,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军卒的性命。
这一场大雨,其实在某种意义上, 确实帮助了汉军,加快了他们的进攻的步伐。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场大雨,汉军满盘皆输。
许安并没有犯下优柔寡断的错误, 而是非常果断的选择了继续进军,一路转进如风,找到了汉军防守和戒备最为薄弱的时候。
天命不在魏庭的身上,也不在汉庭的手中。
现在的天命,正在眷顾着明庭。
就算现在繁阳城已经大半落入明军之手,但是若是想要攻占魏军的府衙,不将投石车运送入城,只是以步兵强攻,就算是以明军武卒的精锐程度,都会遭受不小的伤亡。
魏军在城中的布置确实是有几分精巧, 环环相扣,坊坊接连,最终以繁阳府衙为中心,扩散开来,互为倚靠。
繁阳府衙之中, 还配置着不少的床弩, 在一些重要的点位,这更是为进攻繁阳府衙带来的不小的压力。
通过千里镜的镜头看着繁阳府衙的景象, 许安也是感觉到了有一些棘手。
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繁阳府衙之中到底有多少的魏军,他自然是不能跟这些魏军这样拖延下去,现在分秒必争,现在已经是白日,他要做的,便是趁着袁绍身死,魏庭群龙无首的之际,赶快攻取黄河以北的三州区域。
不久之前,明军的斥候也赶到了内黄城,而此时的内黄城早已经是人去城空。
等到消息传来之时,已经是第二天的黎明了,也就是许安进城之后不久。
于是许安派遣白饶让其带着并州营的骑军前往黎阳一带,看能否截住从内黄城逃往黎阳的汉军。
如果袁术军撤离的太快,那就驰援于毒,围攻邶城。
邶城还有六千汉军,基本都是豫州兵, 是汉军中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