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太平道内的道众他们虽然收到了太平道革新思想的影响,但是还是有着很多这个时代独有的一切。
指望所有人都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奋斗是不现实,是脱离了实际的。
改革也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在汉代这样识字率低的可怕的年代玩民主,那么无异于自寻死路。
在汉时这样迷信鬼神之说的时代宣扬唯物主义,换来的多半是异样的眼光,没有多少人会去相信。
社会的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任何的事情都是循序渐进,并非是一蹴而就。
拿土司制度举例,清朝为什么可以成功改土归流,而元朝、明朝却不行。
因为土司制度刚推行时,在元朝时期,各方面的问题都很多,制度还在完善当中。
而随着发展,明朝继续推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臻至完善,明朝开始改土归流,收获了一定的成效。
而清朝最后因为有了元、明两朝遗留下的经验,这才改土归流成功,因为元、明两朝已经解决了最为苦难的问题。
益州事定,许安也没有什么必要再留在益州。
离开益州之时,许安命令张燕开始招募工匠,修筑益州鼎两樽,分为子母两鼎,子鼎留在益州的治所成都城中,母鼎由军卒运送回应天郡内的神明台中。
如今神明台中已经放置了中州鼎、并州鼎、凉州鼎三鼎,加上益州鼎,神明台上便有四鼎。
太平道每攻占一州将其纳入疆域,铸造一鼎送往神明台,都极大的振奋太平道内民众军众的士气,这一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是让太平道辖内的民众认为太平道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太平道的宣传攻势已经初见成效,益州之战成为太平道报社的第一次大规模宣传活动。
黄巾军进军益州的战报,被稍微润色了一部分刊登到了报纸之上发行了出去。
而后许安亲自带领麾下军将翻越摩天岭,偷渡阴平的事情也被一一披露了出来,写成了故事。
赵祗袭取白帝城的事情也被写成了故事。
还有在成都之战,进攻益州数战之中的一些英雄事迹都被着重点出,宣教府开始展开宣传造势。
这些故事经过了宣教府的改编,被广泛推送到了各地的说书人手中。
再经由那些说书人的口口相传,在各地讲述。
同时,宣教府的文宣司并没有停止运动,文宣队很快便排演了不少的节目,在各地进行巡演。
宣教府也准备于初春之后,正式进入益州之地。
宣教府中已经定下了招募几名南疆夷人部落的人,以便于互相熟悉。
再在益州演出的戏曲因为当地的情况不同,所以推陈出新是必然之举。
时间紧迫,距离过年不久,许安并没有带大部队返回中州,而是只带了腾骧卫返回。
徐晃领着剩余的部曲屯驻于成都,以维持稳定,初春之后他们才会返回中州。
张鲁作为汉中郡郡守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吉祥物,只是名义上的汉中郡郡守,实际上汉中郡已经由中州管理,归于许攸的统一管理之下,为了更好的和益州交流。
许安其实也可以等到初春再离开益州,但是就在长安,前往开辟丝绸之路的商队已经整装待发。
许安此行返回中州,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开辟丝绸之路的商队在初春冰雪消融之时便会出发,一路向西,经过玉门关,进入西域。
许安有些不太放心,想要亲自审查一下。
益州刚刚攻下不久,货物还没有时间运到北境,所以这一次商队之中携带着大量的瓷器和少部分的丝绸。
为了保证安全,这一次许安还让张辽带领武骧营的骑军为商队保驾护航。
当然毕竟五千余名骑兵,消耗颇大,所以这一次张辽还肩负着布威西域,昭示太平道军威的任务。
西域国家众多,但是鱼龙混杂,商路之上盗匪众多。
这一次许安之所以如此劳师动众,就是让西域各国的人都看到黄巾军的实力,打消他们劫掠商队的想法。
不过说起来,富贵险中求,就算如此,也定然有些蠢货在以后会想要劫掠太平道的商队。
既然选择了开辟丝绸之路,那么不灭上几个国家,又怎么能叫开辟?
攻伐西域,许安可以从原西部鲜卑部征募军兵,也可以从凉州的羌胡部落之中征兵,更何况凉州还有上万名常备骑兵,这么强大的力量放在西域要想覆灭一国并不艰难。
更何况,许安的可不仅仅是想要开辟一条供于通商的丝绸之路。
重设西域都护府,才是许安现在的真正计划。
大汉十三州算什么?
这天下之大,大到这个时代的人难以想象。
许安很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
每一寸的疆土都极为重要,现在看起来的不毛之地,在后世就算是万两黄金也难以买到。
第七百二十七章 再进一步
初平五年(194年)。
长安街头巷尾皆是张灯结彩,行人来去匆匆,但是却是面带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