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的,还想让他们两个在她的地盘来一出鸳鸯交颈的戏码吗?不好意思,她有洁癖的。
就放下盖碗,笑着绵里藏针的说着:瞧婶婶这话说的。什么叫没个亲近的人在我身边陪伴着?姑母不就是我亲近的人?我这天天来姑母的宫里跟姑母说话儿,一点儿都不觉得孤单寂寞呢。
说着,宋瑾宁转过头看向宋太后,用带了两分撒娇的语气说道:就是我这天天来姑母的宫里,怕姑母心里烦我。
宋太后十分的上道,当下就倾身过来,抬手亲昵的在宋瑾宁的手背上轻拍了两下。
姑母巴不得你天天过来给我解闷儿,怎么会烦你?恨不得你晚间都不回去,留在我宫里陪我才好。
端的是一副母(姑母)慈女(侄女)孝的场面,十分的感人。
宋瑾芙看了,银牙暗咬,默默的攥紧了手里的锦帕。
同样都是侄女儿,怎么宋太后就这么的厚此薄彼呢?
一张俏脸也不知掉是气的还是怎么的,憋的通红。
相较她的喜怒形于色,同安伯夫人显然已经磨炼成了一只老狐狸。
脸上笑容依旧,话锋一转,转而说起宋太后的寿诞来。
若我没有记错,太后娘娘的千秋节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这日罢?太后娘娘的寿诞可是大事,芙儿一直念叨着。年初的时候就特地请了师父进府教她抚琴,说是等到您寿诞的那日要给您祝寿呢。
祝什么寿?摆明了是知道那一日李承宣肯定会在,想要一曲动君王心吧。
不过可惜啊,那晚你们所有人的风头都会被江婉秋给压下去。
都是狐狸。而且若真论起道行来,宋太后不晓得要比同安伯夫人高多少,所以就她这么点弯弯绕绕的心思怎么能瞒得过宋太后。
不过宋太后也没有点明,只点了点头,说道:芙儿有心了。
反倒是宋瑾宁来了兴趣,笑着对同安伯夫人说道:姑母的千秋节自然得要热热闹闹的才行,只有堂姐一个人抚琴怎么够?我记得咱们家还有几个适龄的族姐族妹?婶婶回去不妨叫人细访,挑那些个有才艺的,诸如有才的,会画的,擅舞的,到时一并儿入宫给姑母祝寿,岂不热闹?
同安伯夫人嘴角微抽。
这皇后到底是蠢笨如牛,还是真的贤良大度?
难道不知她此举就是为了送芙儿进宫做妃嫔?
可她还嫌只送一个进宫不够似的,要多送几个?
真要多送几个,到时分了你的宠,看你到哪里哭去。
不单同安伯夫人如此想,就是桂嬷嬷也有些摸不准宋瑾宁的心思。
等到同安伯夫人和宋瑾宁都先后作辞离去之后,她伺候着宋太后上床午歇。
不过宋太后这两日风寒,睡的有些儿多,所以这会儿无论如何都睡不着了。
在床榻上辗转反侧了好一会儿仍无睡意之后,索性坐起来斜靠在床头,叫了桂嬷嬷过来说话。
桂嬷嬷是宋太后从娘家带过来的丫鬟,这些年风风雨雨多亏有她的陪伴,主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远非常人能比。是以好些常人不敢说的话儿桂嬷嬷敢说。
因说起上午的事儿,桂嬷嬷就道:也不知道皇后娘娘到底是听出来了同安伯夫人的言下之意呢,还是没有听出来。若是没有听出来,先前她分明拒绝了同安伯夫人说的想将芙姑娘送到宫里跟她作伴的话,可要是听出来了,怎么后来她倒说您寿诞那日只芙姑娘一个人抚琴祝寿怎么行?要将族中适龄有才艺的姑娘全都叫过来呢?
宋太后微笑。
你放心,她心里有数着呢。
见桂嬷嬷眼中犹有不解,她就笑着继续说了下去。
你也知道,当初对于到底要不要离她为后,我心里也着实犹豫了一番。不为别的,这孩子小时候你也见过,说个难听的,那真真就是骄纵跋扈,眼高于顶。这样的人做皇后,后宫不得被她闹个鸡飞狗跳?
不想自她嫁进宫里来,这些日子我冷眼旁观,这孩子不但脾性改了好些,知进退,还聪敏着呢。就是为人懒散了些。
桂嬷嬷闻言笑了起来,宋太后也笑。
宋太后的一双眼利着呢,什么看不出来?不过就是这懒散在她看来也不算什么缺点罢了。
两个人笑过之后,宋太后继续往下说了下去。
你以为她没听出来我那弟媳妇话里的意思?早先就听出来了!不过就是不喜她那堂姐住到她的未央宫罢了。不信要是说让她堂姐住到旁的宫里去,她才不会管呢。
所以太后您的意思,娘娘还是个大度的人?
倒也不能全说是大度。宋太后沉吟了一会才说着,应当是说她心里对皇上没那么深的感情罢了。
桂嬷嬷惊讶:可是奴婢听说这些日子娘娘和陛下之间相处的很好。您瞧上次他们两个一块儿打马吊的时候,娘娘可是痛赢了陛下二十多两银子呢,一点儿都不怕陛下恼。若非感情好,娘娘敢如此?
这就是你看不懂宁儿了。
宋太后叹息,她这是知道,只要哀家和她父亲都好好的,皇上必然不敢对她如何,她有什么可怕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