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南安太妃;唯一的儿子自小身体不好,后来一病去了,连个子嗣都没留下,金家近枝战乱时都没了,西宁郡王不想过继旁支,就想让小女儿招婿,到时生了儿子过继给儿子,好承继宗庙,偏生小郡主某次外出竟然对保龄侯动了芳心,不顾人家是个大龄鳏夫,还带了两儿子,硬是偷偷跟人好了!老西宁郡王差点没气死!但是没办法,保龄侯是不可能入赘的,小郡主还珠胎暗结了,只能快快将人嫁过去——“早产”生下的孩子就是史鼎——史家当时不介意这个孩子过继回金家,但老郡王觉得这个算女干生子,有辱家门,不愿意,而是跟史家约好小郡主的下一胎过继回去。
哪里想到,小郡主是个没福的,怀次子时竟然一尸两命去了,这下老郡王急了,回头想将史鼎接回去,当时史鼎已经近十岁,哪怕史家对他比不过前头两个哥哥,那也比金家这个外家的冷漠好千倍!如今哪里愿意改姓去金家?最后好说歹说,史鼎可以不改姓,但他要同时挑起老金家传承,以后生个儿子给金家,为此,西宁郡王府开始全力向史鼎倾斜资源,史鼎凭功劳封爵——但虽然都是侯,史鼎这个“忠靖”侯不是保龄侯那样的超品郡侯爵,只是五品列侯。
不过史家在上皇看来,是成也人多败也人多,因为族人多,史家嫡系才成了侯爷,而成了侯爷的嫡系自然对族人好,每每为族人出力,家财不像其他家那样集中,以致如今明明是侯门,还一门双侯,史家的千金小姐过得比其他贵族朴素多了。而或许嫡系在“人多”上享受了太多,史家这第三代三个男丁,早逝的老大就得了一个闺女,老二家是三个闺女,老三家两个闺女,嫡系连一个儿子都没蹦出来,也是绝了。
史家的情况,当年只能说还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和贾家完全没法比。当年宁荣二府可是一门双公,八公之首,老荣国公深得太.祖、高宗加上他三代帝王敬重,配合故去的老宁国公同样如此生前身后恩荣俱加,贾代善跟他堂哥贾代化还虎父无犬子都很能打仗,深得上皇他爹与他的喜爱,娶谁娶不得?就是娶公主也不为过!可惜当年被史老太爷抢先了一步,同老荣公提了亲,而老荣公不想跟皇家结亲,见史家是家乡人,史家人多一看就好生养。老荣公活下来的儿子就长子贾代善一人,也希望史氏能为家里多多开枝散叶,贾代善对史氏也不反对,两家就结了亲,正式串起了金陵四大家族。
上皇是不太喜欢史氏的,当年他皇妹对贾代善有意,他也很想将皇妹嫁给贾代善,加强彼此关系,哪知还没提就得知人家定下了,皇妹只好黯然嫁到镇国公牛家,没几年就去了,上皇不愿迁怒贾家,自然就看史氏不太顺眼了。而对上皇这种女人一大堆的实际渣来讲,史氏也太善妒了,当年自己长久不孕,还不许贾代善的妾室有孕,好不容易生了个贾赦解了无子危机,当年玉雪可爱的贾赦上皇也挺喜欢,结果人家过河拆桥对长子各种看不顺眼!上皇一直认定贾家不要皇妹要史氏是因为她能替贾家开枝散叶,结果人家转头各种怼小妾,以致贾代善没有一个活下来的庶子,就三个庶女,还被史氏随意嫁了早早去了!好不容易又养了个二儿子吧,明明小时候看着也挺清秀正派念起诗来摇头晃脑感觉不坏,老贾也喜欢的很,怎么后来就歪了长残了?一定又是史氏的锅!
当你看一个人不顺眼时,总能找到她各种让你觉得错误的地方,上皇就是这般不喜史氏,好在人家理智,不会跟个妇道人家纠结,史氏又是贾家媳妇,不给脸面伤害的还是贾家,以致朝中后.宫都没人发现上皇对史氏的不喜,反而以为上皇对四王八公家族都很好呢。
此番听说史氏又苛待他家小可怜赦大宝宝了,上皇那叫气啊!若不是大老爷及时给传来消息说一切都是他的主意,上皇怕真会忍不住出手对付一个女人!但他这回对一向平常看待的史氏的宝贝儿子贾政也不喜起来了——以往只觉得人家也是贾代善的儿子,虽然不像贾赦那么可爱,好歹没到厌恶程度,意思意思照料着,现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