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打断:“捡重点说!”
绍王就跳过这个吊死鬼,继续道:“重点?重点就是林如海见臣弟疼的厉害,随行大夫还死了,无计可施,就让家中侄女,就是那个小林大夫冒险治一治,谁料真的减轻了好些疼痛,臣弟才忍过了那一阵发作。”
他以春秋笔法,将自己差点死在江南的大发作,描成了寻常发作。
“再后来的事儿,满京城就都知道了:小林大夫到京当日,王妃忽然难受晕倒,太医们却各个都说脉象无事,这给臣弟气的,只得命人即刻请了小林大夫过来,果然王妃才转醒。”
太上皇沉吟起来,然后看向了秦院正:“你怎么看?”
秦院正是太医院之首,也是医道世家出身,是这宫里极少数知道皇族真实病情的人,自然有自己的傲气在。
方才他听绍王极力推崇一个十二岁的姑娘,心里就不太信服:要是一个小姑娘,一针能减轻绍王爷的痛苦,那自己这些年在太医院研究病案,岂不是白瞎?
但绍王爷的脾气他也知道,于是秦院正就斟酌道:“回太上皇,世上有医缘这回事,大概这位小林大夫与绍王府格外有医缘吧。”
他话刚说完,绍王就瞪眼睛:“老秦,你这是什么意思?”
秦太医退了一步,不敢再说。
太上皇蹙眉道:“瞧瞧你那霸王性子!在朕跟前要打人不成?不说他了,连朕都不能信,什么医道天授能让一个小姑娘有此医术。”
皇上本一直在旁边听着,此时便开口道:“父皇切勿动怒,保重龙体要紧。”
太上皇才把眉头展开。
皇上继续道:“王叔与秦院正的话都有道理,只是朕想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这小林大夫真有几分本事,能为父皇减轻哪怕一分的病候,也是她的大造化了。朕倒觉得,不如将她叫进宫来瞧一瞧本事。”
太上皇仍有些犹豫:他病了太多年也失望了太多年,心里早就不愿再承受希望燃起又破灭的痛苦了。何况他性本多疑,也不愿让陌生大夫诊脉,万一没效果,还让这外人诊出他们周家的宿疾怎么是好。
皇上起身道:“父皇的病痛就是儿子日夜担忧之事。何况……”皇上露出一丝苦笑:“何况父皇也知道,我也有此发作之症。我愿替父皇亲口尝药亲自试针,让那小林大夫有什么手腕都先用在我身上,若真的有效,再请父皇用!”
此话一说,太上皇不免动容。
这可不是普通儿子,他已经是皇上了。九五至尊的身份,却还愿意为自己试药,果然是纯孝至极。
太上皇终是颔首:“既如此,就先叫她入宫来,朕亲自瞧瞧。”
第1卷 第17章
这一日,京城中安静了。京派与南派夫人同时偃旗息鼓:因宫中已传出旨意,明日太后娘娘要召见那位小林大夫。
许多吃瓜上头掺和进团战的夫人们,如同被冷水泼了一样清醒过来,此事怎么还惊动了宫里?
不过这位小林大夫进宫,只有两个结局:一则得到皇家认证,坐实医道天授的传说,要不就是名不副实,被太医们戳穿虚假名声扫地。
无论哪一个结局,明日都会尘埃落定。
那大家现在还争个什么劲?排排坐歇歇嗓子,等明日瓜出来再战呗。
吴家。
吴老夫人不是爱礼佛之人,却都在听了这个消息后,赶紧去佛前点了一炷香。
吴姑太太无语道:“母亲,临时抱佛脚只怕没用。”
吴老夫人道:“你懂什么,我平时就在心中礼佛的。”
吴姑太太担忧道:“母亲,咱们是信得过小林大夫的医术,但也知道,她一直只擅长针灸,并不长于看脉案开方子,更不会跟太医一样长篇大论背医书论病候。若是明日太医院以此考较,为难小林大夫可怎么好?”
吴老夫人闻言无话可回答女儿,只能又点了一炷香。
吴姑太太:……
——
“姜姐姐有把握吗?”
兰芝院中,黛玉和林姜好容易送走了来关心此事的贾家众人,能够单独说说话。
说起林姜的医术,除了林姜自己,没有人比黛玉更清楚。
黛玉能察觉出来,很多时候姜姐姐不是清楚的了解症候,她只是下意识就会扎针治病,仿佛一种天赋。所以黛玉比别人都相信林姜是医道天授。
可问题是,宫里太上皇皇上他们能不能信啊!黛玉担忧的是,若明日太医院真的弄个脉案来考开药方,姜姐姐答不出,一个弄虚作假的名声传出来,她的一生行医之志岂不是完了?
林姜推了推眼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林妹妹也别用老眼光看我啊。”
黛玉幽幽道:“咱们也没别过三日,如何刮目?”
林姜笑容明亮:“你放心,我肯定好好的从宫里出来。”
黛玉见她真的很是自信,不由心中一动。
是了,近来姜姐姐开始给自己开药喝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是从到了贾家?是,但好像又不是。
黛玉看向了林姜,她有个古怪的感觉,似乎有了这副眼镜后,姜姐姐给人看病时候更自信了。
随即她又放下了这个奇异的念头:要是一副眼镜可以治病,太医院早就疯狂进购眼镜了。况且姜姐姐这副眼镜,黛玉为了好玩也戴过试试,除了觉得眼前花的恶心外,并没有什么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