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一听忙道:
“既然能借命,那不如再施一次法,那后生不愿意再寻个愿意的便是了!”
太妃摇头:
“还是那句话,我活的也够了,一生荣辱都经历过了,没什么遗憾,不要为我造杀孽了!我要和皇上说的事便与这后生有关,你道这后生是什么人?”
天启帝愣了下:“莫非是皇族之人?”
老太妃摇头:
“不仅是皇族之人,还是皇上的血脉,流落在外!”
天启帝可是惊得不轻:
“朕何时会有血脉流落在外?”他向来不贪恋美色,也未曾在外面眠花宿柳过,如何会有子嗣呢?
突然他想到十八年前的一桩事,脸色有些难看。
上皇却惊喜不已:
“当真如此?那母妃知不知道他在哪里,连夜派人去接了回来,既然能借第一次,应该也能借第二次,作为重孙孝敬曾祖母也是应当的!”
天启帝一僵,心里顿时涌现怒气。
即使还未见过,可那人如何也是他的儿子,父皇竟将他看成了什么?猫狗一般说要夺了性命便夺了性命么?
老太妃养大了上皇,如何不知道他的脾气,自然也清楚天启帝的,暗自叹息,却道:
“这如何能得知,只知道是在云州,姓狄,今年十七了,和皇上有五六分想像,听说是个有志气的读书人,待下次会试许能在京城相见了。至于我这老太婆,不用再折腾了,就叫我安安静静地去见先帝吧,别为此造了杀孽叫我走得不安心!”
上皇的眼泪就没停过,最后还是天启帝叫人将他带去旁边休息,叫太医施针方才稳住。
“祖母还有什么未了心愿么?”
老太妃还想和天启帝说甄家一事,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叹息一声:
“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眼睛一闭也管不这许多了!”
天启帝松了口气,倒是对老太妃更尊敬了,亲自守在她床前,送走了她。
老太妃薨了,举国齐哀所有从五品以上大臣及命妇全部需进宫哭灵。
贾母带着邢王二夫人及尤氏每日进宫,两府由王熙凤和宝钗代管。
宫里治丧,从亲王到大臣家里需遣散戏班子,一年内不得有作乐之声。
贾府的戏班子自然也得解散,只是买来的这些小戏子们却无处安置。
宝钗同王熙凤商量。
王熙凤想了想道:
“不然先分到各处,左右一年时间,待过去了说不得还要用到,万一娘娘再回来省亲呢?难不成还要现去外面找?”
宝钗思索了下:
“哪里用得了这许多人?依我看不如先放园子里做些杂事,他们从小被卖了学唱戏,旁的事也做不了,分去别的院子也容易起事端,不如单独放着好。”
王熙凤以为宝钗是防着宝玉,忍不住笑:
“你说的也有道理,正好园子里自姑娘们搬出来后都空落了,叫他们在里面照顾花草也是好的,找点事情做省得无事闲逛想着招惹爷们。”
宝钗笑笑并不接茬,她哪里还有那闲心去拈酸吃醋。
进宫哭灵,从早到晚,贾母王夫人几人十分辛苦,往往回来说不上几句话便歇下了,也没心情管府上的小事。
这不有些不安分的便开始蹦哒了,首当人物便是赵姨娘。
她被王夫人压制得狠了,平时大气都不敢喘,如今可算是没人管了,可不就要生事?
她早就不满了,从前宝玉一个嫡子,不喜欢读书不得老爷喜欢,她的环儿还能入一下老爷眼,被关怀一二,如今太太生的另一个儿子回来了,这么的出息,回来就成了老爷的心头宝,心里眼里都是瑜大爷,再没她环儿的立足之地了,她岂能平衡?
恰好王熙凤又病得起不来了,宝钗一人支应不过来便叫了迎春探春惜春几人帮忙,总算是不至于手忙脚乱的。
赵姨娘也终于寻到机会,不是今天嫌弃饭菜不好,将宝二奶奶贬低一遍,便是明儿嫌茶水不好,去探春处闹上一闹。
只气得探春将火往肚子里憋,这日又来寻隙,探春终于忍不住了:
“姨娘到底想要如何?安生日子不能过,非要闹得大家都没了脸才罢休么?”
“我还有什么脸?倒是生了个好姑娘,可惜姑娘还不叫我享受上一点好处,姑娘也别不耐烦我,你都已经定亲了,左右过了年怕也是要出门子的,我就是再能沾你的光还能沾上多久呢?”
只把春探春臊哭。
宝钗听说只得亲自来将赵姨娘劝走,不想赵姨娘仗着身份并不将宝钗放在眼里,以为她年轻媳妇不好管她。
不想宝钗手段也不少,虽碍于三姑娘面子不能将她如何,不过却可以惩罚她身边的人,将她丫头的月钱各扣一半,不待她说,两个小丫头便变了脸色不顾她反对将她拉了回去。
看到趴在床上哭的探春宝钗替她感叹:
“哭一哭发泄一下便是,别伤了身子。”
“满京城瞧瞧,谁家的姨娘这样坑姑娘的?”
“好容易遇上太太这样慈爱的嫡母,又有两个好哥哥,早早替我张罗了婚姻大事,她不说替我高兴,竟还说风凉话遭践我,我到底是不是她生的?”她倒是盼着自己不是赵姨娘所生才好。
“哪个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你也知道我的情况,娘家兄弟不成器,家里事都要我和我娘操心,嫁人后,婆婆是亲姨母再没得说,妯娌和姑嫂又是从小的情分也是二话没有,可宝玉却是万事不理的,人□□故哪个不需要我来张罗?哪里能真正地顺心呢?想开了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