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弟妹你还不知道?珠儿做了忠义王府的右长史,和政兄弟一样,如今也是五品的官了。”
王氏听了陈氏那句“和政兄弟一样”突然觉得,刚刚贾政寻了个由头来找她们母子的不是,是因为自己同儿子一样的品级,心里不痛快了。
王氏想了想,还是把这个荒唐的念头压下去了,接着跟陈氏打机锋。这珠儿好歹是他的亲儿子,贾政心眼再小,也不至于此罢。
可等陈氏走了以后,王氏却越来越觉得自己想得有道理。
贾政那个废物不够是凭着荣国公才捐了个五品的龙禁尉,将来也不太可能有升迁的机会了。
可珠儿不同,他背靠着忠义亲王世子这座大山,又年轻,将来肯定是要再接着晋升的。
那以贾政那个小肚鸡肠的性子,岂不是他们母子都能被贾政折腾死。
更何况,贾政那边还有乐姨娘那个狐媚子呢,这种挑拨离间的事情,乐姨娘怕是很乐意做吧。
王氏记起她让人去放利子钱的时候,恍惚中也听人说起过,只要有钱,他们就有人有门路让人当官。
王氏就决定派人去打听打听这种门路,王氏从王府带过来的心腹丫鬟和陪房们在这几年几乎都折损了,这个是她新提拔上来的。
至于钱,王氏是断断不乐意出的,她的嫁妆以后都是珠儿和宝玉的。她的珠儿当官自然也是要花钱的。
虽说荣国府分家的时候,二房也得了一半的家产,这些钱都够十个贾政买官了。可这些钱都是在贾代善哪里过了明路的。
要是让贾代善知道王氏撺掇了贾政去用不正当的方式买官,贾代善都能替贾政休了王氏。
但是,贾政这不是有乐姨娘这个钱袋子么,贾政把乐姨娘和乐姨娘所出的那个小丫鬟看得跟眼珠子似的,王氏就恨的牙痒痒。
乐姨娘不是盐商家里出来的么?就让她去问娘家要钱去。
王氏想着,她出嫁了再问家里要一大笔银子,家里肯定能和她断了关系。这放到乐姨娘那里肯定也成立。
可王氏不知道的是,因着乐姨娘成功攀上了荣国府这颗大树,别说是只要求出买官的这些钱罢了,哪怕是拿出一半的家产来,乐姨娘家里也乐意。
有了荣国府这颗大树,何愁不来钱啊,没见着,自从有巡抚大人特意关照以后,他们家的生意都好了不少么。
王氏更没想到的是,她在这里盘算着给贾政买个官位,安抚住贾政,贾政已经决定搞个大事情了。
要说科举考试的题目策论贾政可能答不出来,但是这些儒家的规矩贾政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在书房里翻遍典籍的贾政终于翻到了,李贺因为避父讳,晋,不能参加会试的故事。
虽然他的名字里没有进字,贾珠也没参加过科举,可是他名字里有政字啊。
那岂不是意味着贾珠身为他儿子,就该避父讳不能当官,参与政事?
贾政觉得自己简直是机智。
虽然贾政发现了能把贾珠拉下马,他的颜面再也不会有损伤的法子,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用。
毕竟,贾政身上只有一个五品的虚职,别说是上朝奏表的机会了,他连应卯都不用去。
贾政也知道这事要是他爹知道,肯定能揍得让他去见祖母的。所以贾政也没想着这事让贾家其他人知道,只是自己暗搓搓的找一个御史。
这是个年轻的贫寒出身的御史,对勋贵人家一直抱着想要挑刺的想法。见贾政这种傻子一直往网上撞的,开心得很。
拿了一张白纸,沾墨水以后,就乐滋滋得打算让贾政说,他记。
也不知道这贾政要参谁?他保证把文章写得花团锦簇的,让皇上一看就能削了那人的职,抄了那人的家。
等一下,贾政要参谁?这是亲儿子吗?大义灭亲也没见过这样的吧。
这位御史都想摸一摸贾政的脑门,这是烧傻了不成?这不仅是绝了贾珠的仕途,这是把他这一脉的仕途都打算断了是不是。
这贾家的贾赦和贾敷他也都是认识的,都也不是这么没脑子的人物,怎么到这位这儿就突变了呢?贾家的祖宗都快被气活了吧。
这到底是断了人家一脉仕途的事情,虽然这事是贾政作出来的,可到底这贾政身后还有个一门两公的贾家呢。别的不说,就说这傻子的爹和哥哥他就是惹不起的。
御史再次感叹了一句,果然傻人有傻福,贾政哪怕再傻也有个好爹和好哥哥。
这位御史也不敢直接上奏了。
他不动声色的把傻不拉几的贾政送走,转头就把这是报给了他的上司。
很不巧,他的上司正好是当朝的国舅爷顾慎之顾大人。
顾慎之自然是让人先把这件事按着,下了衙以后把贾赦喊出来,让他管好他的那个傻弟弟。
贾赦:……
自认管不了傻弟弟的贾赦,只能把他爹请出来。
贾政虽然傻,但是对贾代善的反应还是猜测的很准的。
暴怒的贾代善把贾政揍的连他娘都不认识以后,决定去东府跟贾代化和贾敷商量商量。
这种儒家思想在武将心中真不是什么需要介意的事情,文官们也懒得拿这些跟那帮粗人们理论。
所以贾代善当年给贾政取名的时候也就没考虑那么多,直接就取名为政了。
可这不是贾赦和贾敷都已经走上从文的路了么,再加上贾家几代的子弟都出息,眼红的人也不少,早晚被人盯上。
这么一想,贾代善倒是觉得自己应该少揍贾政几棍,至少要不是他作出来的幺蛾子,贾家早晚会因为这个被盯上。
贾代善和贾代化商量的结果就是雷厉风行的给贾政换个名字。
这样虽然名声也不怎么好听,但是至少比绝了贾政这一脉的仕途好。谁知道贾政会不会有个有读书天分的孙子,只是贾政的儿子就比贾政通透多了。
所以贾政变成了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