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行人匆匆收拾了行李,又要人报与管事的贾政知。贾政正忙得焦头烂额,哪里顾得上妙玉的去留,碍于面子挽留一二,也就随她去了。
选择在此时离开的,并非只有妙玉一人。贾政自幼酷爱读书,虽然没读出什么功名来,但却因此效仿古人沾染了那起豢养门客的习气,如那詹光、单聘仁、山子野、程日兴、詹子亮等人,或有才学,或无才学,因不得志,整日里挖空心思侍奉贾政,蓄意讨好,如今见主人家失势,再不好“背靠大树好乘凉”,自然是树倒猢狲散,走的走,逃的逃了。
贾政虽是个好面子的人,然到了如此地步,也只能心灰意冷,无可奈何了。他单为了贾母出殡的事情,便忙到焦头烂额,心中不由得生出感慨:当年宁国府里秦氏出丧时,那等大场面,凤姐都能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落人褒贬,难道我一个顶冠束带的男儿,竟然不如女子不成?然到底在出殡当日闹了许多纰漏,传为一时笑柄。他没奈何只得安慰自己说,贾家今非昔比,落架的凤凰不如鸡,那些刁奴各自心思,不听调度,却不知当日贾府兴盛之时,王夫人、王熙凤等内宅夫人每日里亦要殚精竭虑,费尽神思。
贾母出殡之后,鸳鸯再没有什么理由把持着贾母的私房不放手。贾赦、贾琏、邢夫人、赵姨娘等人虎视眈眈,哪里还有她区区一个丫鬟说话的余地?贾母在世时,鸳鸯是贾母身边的第一红人,故而颇受贾家主子们的尊敬,如今贾母去了,她便渐渐被打回原形:不过是个任主人捏圆搓扁的丫鬟,难道还能翻出天不成?贾琏的理由最为冠冕堂皇,说要走宫里的门路打通关节,好保贾家合家平安,故而抢了鸳鸯保管的箱笼钥匙,将那金器银器搬了几箱,去当铺换了银钱,自顾自忙碌去了。邢夫人、赵姨娘在旁看了虽有些不甘,但贾赦和贾政都是头顶着罪名的人,知道打通关节的事情万万省不得,一味压制着邢夫人和赵姨娘,叫贾琏办事去了。
这日贾琏从外头回来,满脸愁容,言说足足使了上万两银子,将老太太的体己都使尽了,然而宫中传出消息说,皇上大怒,言说贾家治家不严,有意寻根求源,问罪满门,唬得贾赦贾政跟什么似的,满地里找银子,好打通关节。
贾赦此时顾不上贪财,威逼利诱从邢夫人那里诈出了足足三千两银子,贾政将王夫人的私房一并拿来充公,又嫌不够,看了看满堂儿女以及李纨赵姨娘等人,尚未开言,赵姨娘已经心虚跳起来说:“我一个服侍老爷的下人,蓬头鬼似的把一双儿女拉扯大,哪里有银子填补这亏空?倒是老太太在时,大奶奶得了不少好处,一年到头分份例都是上上等的。”一副上不得台面的样子,气得贾政恨不得当众教训她几句,再看李纨,拉着贾兰的手,眼圈微红,未语泪先流的样子,让贾政看了又气闷又心虚。
探春见势不妙,忙挺身而出劝解,她虽言语爽利机敏,然而这等贾家生死存亡关头,非言辞可以扭转颓势,不得已黯然退下。宝玉从小锦衣玉食,何尝见过这等难堪的局面,愧得满面通红,忍不住说道:“怪不得人常说一家子若是衰败时,必先从里面烂起。”谁知正好触了贾政霉头。贾政原本就不喜宝玉,无奈贾母溺爱,王夫人力保,此时两人皆去,宝玉再无靠山,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