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朝臣群起而谏的时候,太师闻仲回朝了。
太师闻仲和武成王黄氏,一直被视为商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黄氏一族也就罢了,数位大罗强者,是商朝帝族之下势力最强的家族,而太师闻仲能凭一己之力和黄氏一族并称,足以见闻仲的实力和威望。
闻仲幼年时曾拜入阐教金灵圣母门下,修炼的是天劫大道,证就了属于自己的雷罚大道,现在已经是大罗巅峰,离混元准圣只有一步之遥。
元始天尊曾经点评说,闻仲曾入名山,证修大道,虽闻朝元之果,未证至一之谛,登大罗而无缘,却为人臣之极品。意思是闻仲曾入名山修大道,已经修炼到混元的境界,却离证就准圣差了那么一点点。闻仲为什么会登大罗巅峰却无缘于混元,因为他的心思在朝堂之上,做到了人臣的顶级,道行被这些凡尘庶务耽误了。
元始天尊的点评固然非常中肯,但这不是重点,更关键的是,闻仲是所有人族众唯一一个得到元始天尊点评和惋惜的人物。要知道。洪荒所有种族的修士中,被元始天尊公开点评过的人物加起来也不过两掌之数,其中有一半是圣人。
与闻仲的道行相对应的是他的品行,闻仲拜师金灵圣母,修习的是智慧大道和与麒麟一族有深厚渊源的天劫大道,智慧大道使人睿智,天劫大道虽是劫罚之道,但是至公无私,闻仲能习这两条大道而有成,德行自然不用说,闻仲当年亦参加了正魔大道,但是闻仲没有枉杀过任何一名魔道修士,死在他手里的一定是罪有应得之徒。
不仅仅是人族,就是人族的对头妖族和魔族,也都不会在闻仲的品德上有所质疑。
现在闻仲回朝,商朝修士各个期盼他能拨乱反正约束纣王,就连东南两大伯候的攻势都放缓了,他们也在等闻仲的反应。
姜、鄂两大伯候起兵之后才发现,商朝实力太强,仅仅游魂关和三山关两大镇守总兵他们就拿不下,家族势力消耗严重,这让两大伯候有了退兵之意,他们已经派人向闻仲递话,如果纣王能够退位,他们愿意休兵。
两大伯候的算盘打得很妙,只要纣王退位,就只是帝族子氏的一个普通大罗,他们两大家族有足够的实力整死纣王,为先族长报仇。
闻仲回朝后,众大臣纷纷将纣王最近一段时间的倒行逆施说与闻仲。
闻仲闻言皱眉,前去觐见天子,被天子留下宴饮。
在宫殿中,纣王喝退侍从,和闻仲单独谈话。
“大王,您为何这么急着逼反姜、鄂两家?”闻仲道:“按照计划,我们应该徐徐图之,慢慢的解决神人血脉的问题才是。”
“师父有所不知,弟子也是无奈。”纣王道:“弟子证就大罗后,汤先祖传下法旨,要吾在九量劫内退位让贤,所以弟子的时间不多了。”
纣王自幼跟随闻仲修行,故而视闻仲如父,而闻仲也是纣王解决神人血脉的最大凭仗,毕竟纣王登天子位的时候尚未证道,根本没有实力解决神人血脉的问题。
“这是为何?”闻仲并非帝族子姓,哪里知道子氏的始祖成汤准圣还留下这样的法旨,事实上,纣王也是在证道大罗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条族规的。
“这条法旨是在汤始祖退位归隐时就留下的。”纣王道:“成汤始祖的用意是为了大商江山考虑,天子乃人族共主,位高权重,天子的才能不配其位,可以有效减少天子对人族各诸侯的制约,相当于帝族让渡权力给各大家族,可以巩固子氏的统治地位。毕竟,再也不会有哪一家族能给各诸侯如此大的权力,所以尊子氏为帝族最符合人族各家的利益,若有反叛,各诸侯会共诛之。”
“以削权来固位,成汤准圣确实是大智慧之人。”闻仲恍然大悟。
纣王叹息道:“九量劫的时间,说长不长,所以弟子只能提前发动了。”
闻仲忧虑的道:“可是这样仓促发动,影响太过恶劣,到时即使事成,大王也会被逼退位,甚至有可能被帝族推出来当替罪羊,朝中亚相比干、微子启等一直对大王之位虎视眈眈…………”
“那也顾不得了。”纣王道:“只要能解决人族最大的隐患,别说天子位,就是丢了性命又有何妨。”
“大王既然决心已下,臣定誓死相随。”闻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