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也笑道:“国师虽然是公主的师父,但您和公主毕竟才是骨肉至亲,公主这心里最紧张的,还得是陛下您呀!”
李世民指着他笑骂道:“你这张嘴,真是会说话。”
顿了顿他又叮嘱道:“这话私下里说说也就罢了,可别当着太冲的面说,朕怕他吃味,哈哈哈……”
“报!”
就在这时,门外的一个小太监急急忙忙地跑来,手中捧着一封信。
“禀陛下,公主殿下她并未回宫,而是让贴身丫鬟送来了这封信!”
李世民立刻走下去拿起那封信,心中生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打开信,只见上面写着几行清秀的大字,正是自家闺女的字迹。
“父皇,我和师父去洛阳玩啦,您不用担心,毕竟师父神通广大,他会保护好我的,嘻嘻~”
长乐走了……
“对了父皇,不要告诉母后,我怕她担心,若是母后问起,您就说我正在和师父一起闭关。”
她还学会了说谎……
“最后,父皇你千万不要怪师父,你不了解他,他其实非常敬重您,这次也是长乐软磨硬泡才让师父答应的,您要是责怪,就怪长乐吧!”
你不了解他……
“陛下?”
高全看到陛下看过那封信后,整个人都变得僵硬起来,手掌都在微微颤抖。
良久,李世民嘴巴一颤,失魂落魄地坐回到龙椅上,一声叹息在甘露殿中幽幽响起。
“女大……不中留呀!”
……
朝发长安驿,夕宿上阳城。
下午酉时,伴随着瑰丽的黄昏,一行人出现在洛阳境内的上阳城中。
落日西坠,霞光满天,上阳城中风景秀美,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这里没有长安的雄伟和繁华,却有股独特的宁静与从容,来往的行人并不神色匆匆,反而显得十分悠闲,眼中有种超然世俗的平淡。
这里不像是一座城池,反而更像是一个寺庙。
李道玄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他发现,这里来往的行人几乎手上都戴着一串佛珠,茶馆酒楼中的说书先生讲的也不是江湖奇事,而是那些高僧的故事,比如鸠摩罗什。
“这鸠摩罗什乃是天竺的得道高僧,却一生娶了十二个妻子,破了色戒,最后火化时舌根烧灼不动,留下了舌舍利,至今还在白马寺中被供奉!”
说书先生讲得激情澎湃,语含敬重之意,但台下却有人不买账。
“一个和尚,娶了十二个妻子,破了色戒,凭什么还被称为高僧?如果这样都是高僧的话,那白马寺的和尚岂不是早就儿女成群了?”
有人发出笑声。
说书先生并不生气,他转动着手中的佛珠,道:“当年也有其他僧人用这一点来攻击鸠摩罗什,并欲效仿他娶妻生子,鸠摩罗什并未立刻辩解,而是非常平静地做了一件事。”
“什么事?”
说书先生淡淡道:“鸠摩罗什将一把银针放入水中,然后全部吞入腹中,说,世人若学我,需先饮针止渴。”
众人顿时默然。
说书先生继续道:“其实鸠摩罗什之所以娶妻,都是被当权者所逼迫,他为了翻译经书弘扬佛法,才忍辱偷生,苟活于世,后来他和弟子接连翻译了《小品般若》、《法华》、《维摩》等经,并发下宏愿,若自己翻译的经书没有错误,死后定会留下舌骨舍利!”
“结果烈火烧了七天七夜,鸠摩罗什的肉身化为灰烬,唯有舌根处坚硬如石,化为舍利!”
听完说书先生的讲述,众人顿时对鸠摩罗什肃然起敬,觉得其无愧于高僧之名。
这时说书先生语锋一转,道:“据说,鸠摩罗什在圆寂前看到了未来,并留下了一个预言。”
“什么预言,你快说呀!”
说书先生目光深邃,道:“鸠摩罗什曾预言,两百多年后,将会有弥勒下生,明王降世,再造乾坤,解世间一切苦难!”
有人算道:“鸠摩罗什大师是东晋时期的人,两百多年……那不就是现在吗?”
有人惊呼道:“弥勒下生,明王降世,难道说的是前段时间发生的那件事——”
“嘘!”
一个老人做出噤声的姿势,然后看了眼茶楼中的几个人。
那几个一看就是外地人,有一位年轻俊朗的道士,一个眉清目秀的小道童,还有个唇红齿白的小和尚,以及一只正在啃骨头的小黑狗。
这是一个相当奇怪的组合,和尚和道士竟然走在一起。
要知道大唐尊道教为国教,佛门的地位不是很高,因此和尚和道士向来不太对付,这么其乐融融的组合确实少见。
“师父请喝茶!”
长乐穿上道童的衣服,扎着道髻,女扮男装,小小年纪就有了几分清朗出尘的气质,俊美无暇,令人侧目。
她手法娴熟地给李道玄泡了壶茶,动作如行云流水,不一会儿淡雅的茶香就飘了出来,令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