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电影公社的社员在看完一个零点场后,还情不自禁的大呼——“太牛了!”“真好看!这大半夜的,值了!”
不过,热点从来都伴随着争议,《变形金刚》也不例外。
这部影片的争议主要来自两方面,最为主要的一方面,是来自变形金刚粉丝之间的争议。
杜克以近乎真实的设计和拍摄,将这些人心目中最爱的玩具和形象,搬上了大银幕,影片中两派机器人的表现,几乎做到了现有电影技术的极限,毫不夸张的说,《变形金刚》体现了如今好莱坞乃至全世界最为先进的电影特效技术。
但这种技术带来的是与动画片截然不同的形象和画面效果,不可避免的毁掉了一部分人美好的童年记忆。
于是,“你做得很烂,但我们还是爱你’的话就成为了这部分人对杜克用的最多的评论。
究竟是爱多一些,还是恨多一些,恐怕大多数铁杆粉丝自己都说不清楚,他们所做的只有一件事,购票进入影院,看着儿时的伙伴在眼前以最为真实的方式变形……
然后,再购票,再进入影院,钢丝们一遍遍看着电影,研究其中每一个慢动作,以弄清楚变形过程、打斗细节等等,然后乐在其中,乐此不彼,津津乐道,并且不停讲给周围的人听,拉着自己的朋友家人一起进影院……
这也是《变形金刚》上映后,票房直线上涨的最大原因之一。
另一个争论声音相对小的多,因为争论方只是小众。
《变形金刚》自上映之日起,口碑便存在争议,喜欢文艺向影片的人批评影片“没有一句印象深刻的对白,人物形象苍白无力,没有灵魂”。
但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观众,都认为影片的动作效果和3d技术带来的是超棒的视觉享受,并且高呼“影院不是课堂,谁在乎内涵和哲理”;盛赞此片为“天才之作,杜克用科技为影迷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科幻世界”。
其实香港导演陈可欣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可以非常恰当的形容杜克的这部《变形金刚》——我一点都不喜欢这部影片,但无法否认它受欢迎的程度,《变形金刚》是一部真正的影迷电影。
对《变形金刚》发表评论的业内人士,不止他一人。
随着影片放映时间增长,这边圈内许多著名的电影人也受到火热的观影浪潮的影响,去影院观看了《变形金刚》,有一些被记者抓到后,也简单的说了下自己的看法。
“看完《变形金刚》最深的感受还是视觉上的冲击,这部片子的故事虽然有点陈词滥调,但技术上已做的相当完美,尤其是cgi技术只能让我们望洋兴叹。”
这是来自某家报纸刊登的张二谋的看法,“昨日别的记者问我应该向《变形金刚》学习什么,我想想好像没啥好学习的,因为我们和好莱坞技术上的差距太大了,有人总结是20年,对我而言快100年了,不过我们用的是同一种摄影机拍3d片,因此从3d角度而言《变形金刚》现在能做到的,我们中国电影还是可以学到的。”
面对采访的记者,另一名导演鹿川则认为《变形金刚》是中国电影的一次完败。
“看这部电影时,我觉得自己似乎回到了童年的时代,变成一个充满幻想的小孩。杜克?罗森伯格让我知道,我们差的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拿来的;《变形金刚》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们电影的情怀和简单的美好距离有多远;我们和观众想要看的距离有多远;我们和炙热的梦想距离有多远;一直在扭曲阴暗扯淡的纠结的庸俗中奔走狂欢的我们,距离到真诚还有多远!面对《变形金刚》巨大的成功,我们应该羞愧,这是我们中国电影人要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
著名编剧宁财神看完电影第二天说出的话,就像他编剧的电视剧一样,带着些夸张。
“我都被震傻了,昨天半夜跟几个导演和制片人看《变形金刚》,散场之后,气氛诡异、沉默、沮丧,几乎没人聊电影,都被杜克?罗森伯格震傻了。”
上映的第三天,《变形金刚》在中国的热度继续攀升,轻轻松松就打破前一天的纪录,以接近3900万rmb的数字报收。
仅仅三天时间,这部影片的中国票房就超过了1亿rmb,这也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新的最快破亿纪录。
不止是中国,在北美地区,《变形金刚》同样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