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股指达到了其顶峰5132点,都以为全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之进,一家接着一家的互联网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及报出财务造假、高管套现等情况被披露,各种迹象都表明一场危机正在逐渐逼近,寒冬将至。
2000年4月3日,微软垄断案宣判,微软创单日最大跌幅,由此正式引发了这场互联网泡沫的序幕。
在微软垄断案宣判10天后,也就是2000年4月13日,新浪网在纳斯达克宣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价每股17美元,这是第一支真正来自中国大陆的网络股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之后网易和搜狐相继上市,正当国内无数人为之欢呼的时候,三大门户正好赶上并经历了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全过程,股价甚至一度跌破发行价。
这波被后世称为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危机威力之大,已经不局限于硅谷和华尔街,像飓风一样越过了太平洋,波及到了中国。很快,大批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难以融资,失血而亡。如果在此时还能够成功拿到融资活下来的公司,日后都成了巨头,其中就包括阿里巴巴和百度、腾讯。
何潮虽然没有从事互联网行业,但快递领域和互联网行业息息相关,一有风吹草动,快递行业立马就可以感觉到寒冷。他一向保持了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对国内几家较大的互联网公司的动向一直在密切关注。
因为何潮清楚,互联网越兴起,快递行业的前景就越广阔。
1999年10月,阿里巴巴获得了第一笔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释放了40%的股权,投资方包括高盛、富达投资、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ab投资公司等知名投资机构。
1999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
2000年1月,阿里巴巴又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投资方是孙正义的软银。同时,软银也是雅虎的最大股东。而在1999年底,阿里巴巴创始人与孙正义的首次会面被很多媒体赋予了传奇色彩,经过无数次演绎后,在杭州西湖上6分钟拿下融资已经成为了孙马之间“一见钟情”和“英雄惜英雄”的经典故事。
实际上,孙正义第一次约见创始人是在北京,地点是著名的小灵通品牌ut斯达康的办公室。但是因为孙正义迟到,第一次并没有见成,改为第二天约在酒店见面。
相比阿里巴巴,腾讯在2000年的泡沫之时,除了急需资金之外,还有两个大股东有意退股。
腾讯的两大投资方idgvc和盈科,都认为腾讯的商业模式无法变现,因此也不会被主流资本青睐,再加上烧钱无比凶猛,盈利遥遥无期,继续投资就等于扔钱进无底洞。为此,双方进行了多轮面谈,两家股东最终同意以贷款的形式给予腾讯200万美元,同时开始积极寻找愿意接盘的公司。
idgvc从中牵线接触了新浪、搜狐、雅虎中国、金蝶、联想集团,盈科则找了中公网,甚至还有香港著名某导演,但当时全中国竟然没有一家公司或个人愿意收购腾讯的股份。
眼见腾讯和股东陷入僵局之时,国际传媒大鳄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来了。mih绝非等闲之辈,它在纳斯达克和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是南非最大的付费电视运营商,年营业额约2.5亿美元,市值40多亿美元。
双方几经商讨,mih最后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购得32.8%的腾讯股权,分别是盈科20%和idgvc 12.8%,腾讯由此度过了成立以来的最大一次危机。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也是最后一次。
相比阿里巴巴和腾讯,百度度过危机就轻松多了。
2000年夏天,投资人与百度创始人在北京的恒基中心idg公寓里会面。创始人提出需要融资1000万美元,投资人说没那么多钱,但一定会投百度。9月,投资人投资150万美元入股百度,获得了百度5%的股份。此时距离4月份网络泡沫破裂只刚刚过去了5个月的时间,互联网经济正处于最寒冷的冬天,大家都对互联网公司避之不及,投资人投资百度之举,被业内许多人认为是一次豪赌。
但不管是百度的投资人,还是阿里和腾讯的投资人,都不认为自己的投资是豪赌,而是开拓者的远见。实际上,对投资人来说,投资互联网公司依然是一次风险极大的冒险之举。在投资百度时,投资人一夜未眠,翻来覆去所想的是此举是不是明智,万一全盘皆输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