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深藏不露</h1>
一提增加税赋,大殿里的群臣身子同是一震,纷纷偷瞄刘秀。以前也有大臣主张过增加税赋,不过每次提到这件事,总是惹得天子大怒。这次刘秀倒是没有动怒,他面无表情地看着韩浩,久久都是一言未发。韩浩被刘秀盯得浑身发毛,下意识地屈膝跪地,向前叩首,颤声说道:“陛下,以目前之税赋,既难
以维持对敌之征战,更难以维持全国随时可能发生之灾情,还望陛下三思!”
太中大夫阎杨出列,向刘秀拱手说道:“陛下,韩大夫言之有理,微臣以为,以当前之时局,加增税赋,势在必行!”
阎杨原本只是个县令,是受到侯霸的举荐才升迁上来,不过刘秀对阎杨的印象并不好。在很多政见上,阎杨都与他相左。
还没等刘秀回话,同任太中大夫的郑兴,抬了抬笏板,说道:“臣启陛下!”
刘秀目光一转,看向郑兴,抬了抬手,说道:“郑大夫有话请讲!”
郑兴是隗嚣的旧臣,后来才投靠到刘秀这边,虽然任太中大夫之职,但平时于朝堂上不太发表意见,这次难得郑兴要说话,刘秀还是很重视的。
他深吸口气,正色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增加税赋,如饮鸩止渴,此举不可为!”韩浩和阎杨不约而同地皱了皱眉头,阎杨说道:“郑大夫此言差矣,以当前之税赋,朝廷要钱无钱,要粮无粮,而对敌征战,又最耗钱粮,若不增加税赋,朝廷的钱粮又从
哪里来?”
刘秀登基以来,一直推崇西汉制度,在建武六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三十年,刘秀施行三十税一政策。
也就是说,农民一年的收成,其中的三十分之一用来交税,这样的税率,即便是在盛世,都属最低程度,何况现在还是乱世。
说刘秀是个好皇帝,不是谁头脑一热,拍拍脑门,就随便下的定义。
刘秀创建东汉的时候,全国人口,十有二存,原本十个人里,才仅仅活下来两个人。天下之混乱,社会之动荡,当真是到了民不聊生,尸殍遍野的地步。
可是到了刘秀执政的晚期,全国人口竟然增加了两千多万,比刘秀刚刚建立东汉的时候,全国人口翻了一倍还要多。
得是什么样的皇帝能把国家治理成这样?什么样的人能在接手这么一个大烂摊子后,在数十年间,让国家发生了质变?
汉室能在刘秀手中再次兴起,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刘秀长时间的施行低税赋,让百姓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郑兴说道:“陛下施行三十税一,朝廷是穷,但百姓们都富裕了!”
说到这里,郑兴激动起来,眼圈湿红,声音哽咽着说道:“自莽贼篡汉以来,百姓的日子过得太苦了,朝廷暴政,义军做乱,各州百姓,哪里还有活路?
“陛下光复汉室,登顶九五,乃汉室之福,更是天下百姓之福,也正是因为有陛下,百姓们才得以安居乐业,能活得下去了。
“可百姓们才刚刚过上几年的好日子,朝廷便要增加税赋,这是让天下百姓再次流离失所,再次让天下民不聊生啊!
“直到现在,各州的义军也没有完全平息,还时不时的兴风作浪,倘若朝廷增加税赋,义军必定会趁机蛊惑各地百姓,这是在动摇汉室之根基!”
说到这里,郑兴向刘秀叩首,颤声说道:“臣启陛下,万万不能加赠赋税!”
郑兴一把年岁了,说到动情之处,老泪纵横,任谁看了都不由得为之动容。韩浩暗叹口气,他主张增加赋税,可他又何尝不知天下百姓之苦难,何尝不知加增赋税之后果,但现在没办法啊,朝廷要钱没钱,要粮没粮,仗要怎么打?受灾的百姓要
如何安置?
阎杨倒是心中不满,冷冷瞥了郑兴一眼,质问道:“郑大夫口口声声说不能增加税赋,那么,郑大夫现在可能拿出数十万石粮食去赈灾?”
郑兴身子一震,向刘秀叩首,哽咽着说道:“陛下,微臣无能!但微臣知道,不能加增税赋!”
刘秀站起身形,走下御座,来到郑兴近前,伸手搀扶,说道:“郑大夫快快请起!”
郑兴起身时,泪流满面,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
刘秀不是贵族出身,起事之前,他没过了富裕的日子,恰恰相反,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之所以没挨饿,只因为他农业技术掌握得好,地种得好,收成好。
他深知这些年百姓所受的苦难,他也是这么过来的。他环视在场大臣,说道:“莽贼篡汉十五年,刘玄在位三年,我汉室平贼八年,这二十余年间,百姓们又过过几天安生的日子?朝廷税赋,多如牛毛,贼军四处流窜,烧杀抢掠,汉室江山,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诸位认为,这天下百姓,真的还能受得起重税吗?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莽让百姓们活不下去,绿林、赤眉灭之,绿林让百姓
们生活不下去,赤眉灭之,赤眉让百姓们生活不下去,我刘秀灭之,现,若我刘秀让百姓们活不下去,谁来灭之?”
阎杨身子一哆嗦,急忙叩首,说道:“陛下,微臣……微臣……”
刘秀没有理会阎杨,他在大殿里来回踱步,说道:“郑大夫的话,我深以为然,哪怕朝廷去砸锅卖铁,也不能增加税赋!”
朝廷无法赈灾,闹起来的也就是那几十万受灾的弘农百姓,可朝廷一旦增加了税赋,那么闹起来的将会是全国各地的百姓。
是让一郡的百姓闹,还是让一国的百姓闹,其中的利弊很容易就能分得清楚。
大殿里鸦雀无声。说来说去,但根本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解决,吴汉所在的代郡战场怎么办?弘农受灾的百姓怎么办?
李通突然跨步出列,大声说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