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焉听后,深以为然,而后便和王况一同著书,预测新莽朝廷大小官员的凶吉。
还别说,这两人都挺能写的,他二人著出十多万字的书,几乎把当时朝廷官员的凶吉都预测了一遍。
后来,他二人的行径被人告发,李焉连同王况,一并被朝廷斩首。
而当时告发李焉和王况的人,就是这位现任太守王仪,王仪也正是通过这次的告发,才得到王莽的赏识,由郡吏一下子被提拔到太守的位置上。
王仪这个人,实则就是个墙头草,很善于投机倒把,而且从中也的确尝到了甜头。现在王莽已死,大新朝已灭,取而代之的是更始帝刘玄,大汉更始朝廷。
王莽都已经死了,大新朝都已经亡了,王仪哪里还会再继续忠于王莽?长安被攻陷后,王仪可是第一批向更始朝廷递交顺表的地方官员之一。
现在刘秀奉命来河北招抚,王仪极为重视,听闻守城的官兵前来禀报,刘秀已到邺城,王仪立刻召集郡府的官员,然后亲自带着一干郡吏,出城迎接。
此时刘秀等人都挺狼狈的,一个个的污头垢面,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好在刘秀手中那根拴着黄布条的棍子还算醒目,王仪一眼便看到了。
王仪抢步上前,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大声说道:“下官魏城郡太守王仪,拜见武信侯!”
刘秀身边的人,从不以武信侯称呼他,这个头衔对于刘秀而言,简直就是种羞辱。
不过王仪并不了解这些,按规矩,他当然要以刘秀最大的头衔来称呼他。
刘秀倒也没有表现出不悦,他走上前去,把王仪从地上拉起,含笑说道:“王太守快快请起!”王仪站起身形,义愤填膺地说道:“王莽大逆不道,篡夺汉室江山,好在英主横空出世,且有武信侯这样的英杰相助,拨乱反正,诛杀奸贼,光复大汉,实乃天下之幸,黎
民之幸啊!每逢下官思及莽贼之恶行,皆痛心不已,哀天下之不幸,悲黎民之困苦!”
听了王仪这番‘肺腑之言’,站于刘秀身后的邓禹都差点被气笑了,不了解王仪的人,估计听了他这番话,还得以为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汉室大忠臣呢。
可是王仪当初干的那些破事,又有谁不知道?
刘秀不动声色地含笑说道:“王太守对大汉如此忠贞,陛下若知,定会龙颜大悦!”
王仪立马打蛇随棍上,满脸堆笑地说道:“下官远在邺城,实难一睹天子之威严,还望武信侯在能陛下面前,多多为下官美言。”
刘秀淡然一笑,说道:“王太守太自谦了,我们可否城内说话!”
“对对对,下官已被郡府设宴,武信侯请!”王仪点头哈腰地向旁侧了侧身子。
邺城,魏城郡的郡城,也是魏城郡境内的第一大城。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街上的行人数量也多,与其它地方的荒凉相比,邺城简直称得上是人间仙境。
刘秀一行人没有先去郡府,而是先去了驿站,他们一行人都太狼狈,需要先洗漱一番。
在驿站里,刘秀洗完澡后,又换了官服,而后,他将许汐泠、溪澈影、史罗等女眷们都留在驿站里,和邓禹、铫期、朱祐等人去了郡府。
郡府的宴会中,与会官员的级别都不低,最次的也是户曹、兵曹一级。众人先是寒暄了一番,又喝了几杯酒,刘秀方切入正题。
他说道:“自从进入魏城郡,所经村庄,大多荒无人烟,檀乡军等匪寇,肆意猖獗,危害地方,不知郡府对境内之匪患,可有应对之策?”听闻刘秀的询问,王仪一脸的苦笑,说道:“下官可对天发誓,对魏城郡境内之匪患,下官是真的很想去治理,奈何,各路匪军,兵力众多,郡府方面,实在是心有余而力
不足啊!”
都尉孙恪接话道:“武信侯有所不知,单单是经常出没在魏城郡的檀乡军,兵力就有十多万人,以郡府目前之兵力,实在无力与之抗衡。”
稍顿,他又正色说道:“不过,檀乡军曾几次来犯我邺城,皆被我军打败,铩羽而归,眼下,檀乡贼寇,已不敢再靠近邺城一步!”
对于孙恪的话,刘秀并不怀疑,事实上,也的确是越靠近邺城,就越少见到起义军的人,而地方的百姓也渐渐多起来,各处的田地,也都有人在耕种。
刘秀问道:“孙都尉,不知邺城现有多少郡军将士?”
孙恪回道:“回禀武信侯,邺城现有将士八千人,倘若有敌来犯,还可临时征召到四千左右的壮丁!”
也就是说,一旦进入战备状态,邺城可出动一万两千人的军队。
檀乡军毕竟不是正规军,即便有十多万人,但想强攻下一万多郡军驻守的邺城,也非易事。
而且,魏城郡与北面的赵国郡息息相关,一旦魏城郡府遭受到大批起义军的围攻,赵国郡的郡城邯郸,可第一时间出兵增援。
到时檀乡军腹背受敌,非但邺城打不下来,自身还有全军覆没之险。看出刘秀对日益猖獗的起义军耿耿于怀,王仪立刻发挥出他投机倒把的本事,他对刘秀唉声叹气地说道:“眼下,河北贼军四起,以一郡之力,实难平定,只有集结各郡之力,方能根除匪患!奈何,冀州牧亡故,现冀州群龙无首,诸郡皆各自为战,倘若武信侯能于冀州重立一州牧,河北之匪患,必可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