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悚这些清流文人,也不是悚手握重兵,需要借助力于他的兴国公王之仁。
悚的是远在千里之外平岗山中的老爹。
周思敏意外小产,使得吴家香火不知又得再过多少时候才能续上,如今再改名换姓,吴争不知道他爹会不会因此气出个好歹来。
所以,吴争就这么轻易地答应了诸人不封王的“建议”,而吴争的“豁达”也赢得了诸臣的好感。
这就有了今日,顺利的大朝会。
在万众一心的拥戴下,已经萌生去意的朱媺娖再次坐上了监国之位,并且入主宫城。
这本是群臣极力反对的,按礼,监国毕竟不是正君,确实不该入主宫城。
但奈何吴争执拗,力主朱媺娖必须入宫。
群臣一来有好感于吴争的“豁达”,不想逼之过甚,决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二来嘛,朱媺娖是崇祯嫡女,正经的大明公主,原本就是宫中人,进宫,无非是换了个说法罢了,不管将来是谁登基为帝,朱媺娖这个公主封号,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所以也就不再反对吴争的执拗了。
吴争其实心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和用意,他只是想恶搞,你们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你们一天用至天天不痛快。
可群臣的反应,让吴争甚至怀疑,这些文臣一直坚持的大义、正朔,是不是也是块说扔就能扔的遮羞布。
因为,他们一直诟病朱媺娖任监国,说是“牝鸡司晨,惟家之索”,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逼宫,说是“须拥立新君,应对南面隆武,以名正言顺”,不惜以命殉节也要拥立朱以海登基。
可现在,相较于自己封王,他们却异口同声地一致拥戴朱媺娖监国,从上到下、由里至外,竟没有丝毫不诚心,让人目瞪口呆。
正冕冠服下的朱媺娖,庄重、神圣,举手投足之间,无端就能让人心中生起一种拜伏的冲动。
在宫内巧手的拾掇下,身体的残缺被掩盖的严丝合缝,根本看不出来。
在完成了拥立朱媺娖任监国仪式之后,就是朝廷以诏令的形式,诏告天下,公示吴争惠宗后裔的身份,并允许有确凿证据者入朝举证,这是朝廷入主南京之后颁布的第一道诏令。
之后当然就是进入封赏程序。
从吴争北伐以来,明军将士光复九府之地,所积累的功勋无数,赏赐自然得兑现了。
而这首功,吴争当之无愧。
在钱肃乐以大学士、吏部尚书身份提请授吴争国公爵位时,朝堂由上而下,一片附和声,无一人有异议。
于是,一个崭新的国公封号闪亮登场——“镇国公”。
在一片道贺声中,吴争笑纳了。
虽说不能封王,但吴争也为麾下争取了极大的封赏,几乎都到了按律的上限。
譬如陈胜授嵊县伯、指挥使,以彰其在丰惠抵御清军所获战功及他平岗山寨治理之功。
厉如海、池二憨、宋安等授副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
虽说治下依旧为杭州、嘉兴、松江三府之地,但兵员编额,吴争已经争取到最大,三府共三卫,共三万六千人。
大府一卫,小府两府一卫,京城两卫,这是君臣共同议定的方略。
--
第三百九十七章镇国公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