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308章 推拒</h1>
大朝会即将举行。
本来一件并不在朝中人预料中的事情,被抬到此番朝会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便是关于沈溪封爵的问题。
之前朝中还有人担心沈溪当上吏部尚书或者入阁后的政治走向,现在突然说要封爵,比他们预想中的情况似乎还要来得糟糕,朝中不由人心惶惶,开始预作准备。
谢迁本不想去见张太后,但事到如今不得不去见上一面,倒不是说求助于张太后,而更好似一次礼节性的拜访,至少让张太后知道朱厚照要做什么。
当谢迁将朝中事说完,还是张太后主动提及:“谢阁老,听说皇儿准备赐封沈卿家为国公,这件事问过朝中人意见了吗?”
谢迁有些惊讶,大致一想便明白张太后就算久居深宫,也不算对外部消息懵然未知,在经历朱厚照莫名消失的事情后,她对外边发生的事开始关心起来,特别是如今司礼监掌印没定下来,朝局未稳,张太后随时可以通过高凤这个秉笔太监打探到很多消息,可以说很多事并不需要谢迁知会。
“此事仅是谣传,未有确切消息。”
谢迁正色道,“朝议前陛下未曾接见朝臣,只是……曾跟沈之厚见过一面,听说闹得不欢而散,相互间产生嫌隙。”
张太后叹了口气,道:“唉!哀家听闻,下面人献媚于皇儿,给他从民间弄了些女人回来,结果被沈卿家阻止,随即便去跟皇儿劝谏……其实沈卿家用心良苦,皇儿不太理解臣子的难处,这次让沈卿家受委屈了。”
谢迁对于张太后的言辞感到很意外。
张太后以前分明站在沈溪对立面,怕其擅权,威胁皇室权益,跟杨廷和联合起来打压沈溪。
沈溪回朝后,张皇后也是想方设法阻止其崛起,但现在言语间似乎对沈溪非常同情和理解,甚至替其得罪皇帝感到惋惜。
谢迁马上意识到问题关键所在:“之前我便觉得之厚这小子有意为之,他跟陛下顶撞,显得大公无私,结果朝中一些满怀疑虑之人重新恢复对他的信心。”
想到这里谢迁更加着恼,觉得沈溪在幕后操纵舆论,连张太后的态度也被沈溪算计到了。
谢迁道:“之厚在这件事上做得的确有些过分,且当面顶撞陛下,至于具体交谈过程老臣不知晓,但现如今陛下似要对他有所补偿,封其为国公,这就有些过了……”
张太后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谢阁老觉得,让沈卿家就国公之爵位,有何问题?”
谢迁心里疑惑不解:“难道太后有意妥协,让沈之厚成为大明又一位国公?”
因一片茫然,谢迁不太好回答这个问题,思虑再三后摇头轻叹:“太后,文官不能封爵,乃是从太祖时便定下的规矩。”
张太后点头道:“说的也是,规矩不可乱改,但沈卿家功劳实在不小,先皇时便领兵屡立奇功,这次更是靠一己之力将鞑靼人近乎灭族,草原平定后,皇儿要赐他爵位应该能够理解,但因为沈卿家乃是文官……若沈卿家可以放弃文官的职位,到五军都督府任职呢?将来或许可以派他镇守边塞……”
谢迁苦笑:“回太后的话,如此……怕是也不合规矩。”
鬼才愿意放弃文官的职位!
兵部尚书是什么位置?在朝可以控制全国的军队,五军都督府任何行动都要受兵部调遣,而自从英宗朝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武将地位便一落千丈,谁会轻易舍弃炙手可热的权位?
张太后蹙眉问道:“这是谢阁老问过沈卿家后得到的答复?”
谢迁听到这里,基本明白张太后的意图,心道:“太后还是对沈之厚忧心忡忡,现在宁可让之厚做个有名无实的国公,保其世代昌隆,也不想之厚继续执掌兵部,领兵权威胁朝堂安稳,所以现在有意让之厚封公爵,那我来找太后说项纯属徒劳。”
本来谢迁寄希望于通过张太后劝说皇帝,或者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阻止沈溪成为国公。
但明显张太后的思虑比他这个大臣来得深远,对于皇室来说,规矩并非永远一成不变,连张太后也觉得为了朝堂稳固可以破除一些规矩,再加上她并不想跟儿子继续交恶下去,使得这次竟然一反常态倾向于支持朱厚照的决定。
谢迁行礼:“此事老臣认为不妥,所以未曾去询问之厚的意思,他现在于家中休养,此番朝会也未必会出席。”
张太后微微一叹:“其实很多事还是当面说清楚才好……谢阁老对沈卿家有知遇之恩,难道他会是那种不识好歹之人?不如谢阁老去见见他,顺带捎去哀家的问候……哀家其实很希望他能好好辅佐皇儿,不管能不能成为国公,哀家都不想掺和太多意见,他是大明功臣,这一点哀家是认可的。”
谢迁再度行礼,却没有应声领命,分明是觉得张太后吩咐让他去见沈溪之事,无法接受。
张太后又道:“朝会时哀家不能出席,否则会被人误会垂帘听政,皇儿心里也会不舒服。所以有劳谢阁老在朝会上对皇儿多提点一下朝事,让皇儿留心朝政……哀家如今对他的期望很大!”
谢迁心想:“你这个做娘的都不想直接劝说皇帝,难道我这个臣子就有办法劝说了?连沈之厚这样深得圣宠之人忤逆君王都落得如此下场,旁人谁还敢胡言乱语?”
“老臣记下了。”谢迁拱手道。
张太后没再多指点,一摆手,后面走出来两名美貌的宫女,但见她们手上各捧着一方木匣。
张太后介绍道:“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玩意儿,哀家留在宫里没什么用场,不如就赏赐给谢阁老……想必贵府女眷可以用得上。”
谢迁苦笑不已,张太后居然贿赂起他来,本来张太后在对待臣子上,便很会“来事”,替弘治和正德皇帝赏赐大臣的事情没少做。
“多谢太后娘娘赏赐。”
谢迁没有回绝,因为他知道这是取得张太后信任的一种方式,若推辞的话反而会让张太后心生嫌隙。
……
……
谢迁回到家中,仍旧焦躁不安,一个人在书房内唉声叹气,好像遇到非常棘手、难以解决之事。
“父亲大人,不知孩儿今日是否可以在您的书房读书?”就在谢迁心下烦忧时,一个人正好撞到他枪口上,正是他儿子谢丕。
谢丕以乙丑科探花之身入翰林院担任编修,如今正慢慢地熬资历,归家后得知父亲回府,便兴冲冲赶过来,说是借地读书,其实是想跟谢迁讨教朝事。
谢迁却没好脾气跟儿子说话,道:“难道偌大的府邸还没地方给你读书?平时老夫书架上书籍,你还没看够?”
谢丕没料到谢迁态度如此差,大概猜想到这会儿父亲心情不佳,若换作他人,谢丕才懒得管呢,但问题是现在他的父亲明显遇到什么麻烦事,而谢迁在他心目中又有崇高的地位,哪怕知道说话会有所冒犯,但依然义无反顾。
谢丕问道:“孩儿听说,沈先生要被陛下封为国公?”
“哪里听来的?这种毫无根据的小道消息,也是翰林院这等神圣之地可以随便传扬的吗?”
谢迁非常恼火,因为这件事并没有对外公布,只是从豹房内传出来的话,未经官方证实,现在就已经闹得是满城风雨,让他不胜其扰,所以谢迁不想再听到类似的言语,尤其出自儿子口中。
谢丕疑惑地问道:“父亲,问题是现在京城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总不可能空穴来风吧?”
谢迁没有直接骂儿子,黑着脸道:“总归这些消息来历不明,朝廷现在还没正式下发公函,连陛下也未召对谁并做出相应指示……所以,这种事你还是莫要再议论。”
“但孩儿之所以想问清楚,其实是想替父亲分忧。”谢丕恭顺地解释道。
谢迁蹙眉:“你现在于翰林院中兢兢业业做事,就是对为父最大的回报,或许将来陛下有了太子后,你有机会到东宫为讲官,若你在翰林院中不知进取,到时就算有为父,怕也帮不到你。”
谢丕急了:“父亲,现在陛下纵情声色犬马,不理内宫,短时间内怎可能诞下太子?”
“妄议朝政,可不是你现在该做的事情!”谢迁厉声喝斥。
谢丕本还想坚持,但见谢迁态度不善,马上服软,低下头道:“那父亲,孩儿想问问您,若陛下真要以沈先生为国公,父亲是否会出面阻止?到底大明除了开国和靖难功臣外,旁人少有机会封爵。”
谢迁摇头道:“为父不会回答这种假设的问题……毕竟事情至今并没有发生,而且为父也不会任其发生。”
“孩儿明白了。”
谢丕行礼,从这番话中他已经知道谢迁所持态度,不会赞同沈溪为国公,肯定要在朝会时想方设法阻挠。
谢迁道:“你明白什么?每天不务正业,就知道打听这些超越你身份的事情……你要知道,现在正是翰苑遴选考核时,若此番考核你成绩不佳,便会离开翰林院,到地方为官,几时能回京城来都说不定……难道你想外放?”
谢丕摊摊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道:“孩儿一向认为,只要能为百姓做事,无论在何处当官都可以,就算是外放,孩儿也心甘情愿。孩儿其实宁可到地方历练一番,主持一方政务,也是极好的事情。”
“简直是胡言乱语!”
谢迁一听暴跳如雷,指着儿子的面威胁道,“留在京城才是最好的出路,若你坚持外放……除非是要离开家门,永不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