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一三四六章 一潭浑水</h1>
沈溪的督抚衙门要选二十名书吏,前来报名的足足有上百人。
来参选的清一色都是秀才,并没有举人。
通常考取举人后便拥有种种政治特权,不仅可以减免税负,从朝廷领取一定的俸禄,还可以永久取得赴会试的资格,有了做学官、县令的机会,根本就不屑于在督抚衙门当个不入流的小吏。
虽说背靠督抚衙门这棵大树,未来有更好的机会做官,但始终沈溪不是六部九卿甚至内阁大学士这样的高官,无法决定举人的选官及任命。
总的来说,还是沈溪的号召力不行。
虽然通知下发到湖广和江赣两省各州府,但最终前来参选的都是武昌府周遭的秀才,从二十岁到三十岁都有,如果不是沈溪卡了必须三十岁以下这条线,估计前来报名的人会更多。
这年头,能在三十岁以下中秀才都算是学问和见地不错的“才子”。
选拔考试定在四月初二,沈溪把这些人的档案详细看过,总的来说乏善可陈,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经历。
这年头的秀才,除了会咬文嚼字做八股文外,别的什么都不懂,他对这些人没有抱太大期望,聘请回来就是帮自己处理公文。
如果不是督抚衙门原来的书吏跟布政使司方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沈溪根本就没必要招聘新的回来。
出考题的人是沈溪,阅卷和最终拍板的人也是他。沈溪所出的题目,全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官场应用文,主要是处理衙门里的来往公文,但在选拔时沈溪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必须要明辨是非,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沈溪出的题目没有固定答案,而且一些考题相当新颖,比如说他在比试外增加了面试的内容,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份公文同时交给这些应考秀才,让他们根据公文中的内容,分出优先处理的顺序,然后说出他们的理由和看法。
不在于他们最终的选择是否正确,重点在于看看应试者是否有主见。
沈溪用了一天时间编撰考题,至于最后选多少人,他心中没个定数,虽然说能收满或者是超额再好不过,但如果质量确实太差那就宁缺毋滥。其实督抚衙门有五六个书吏基本能应付平常事情,毕竟当下他手里还有杨文招、沈永祺和马九等人供调遣。
到了武昌府之后,由于环境宽松,身为两省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身边没有人监督,沈溪对于政事稍显倦怠,整个人都处于连番领兵征战以及长途奔波后的疲惫期,尚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调整。
……
……
四月初一,沈溪收到来自闽、粤两省的信函。
李衿的回信,跟宋小城送出的书信于同一天抵达武昌府。
宋小城因为人在福州城,比之广州府的惠娘和李衿更早得到消息,所以宋小城会先行带人出发。
这次宋小城将福州的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然后带着车马帮弟兄到武昌府来听从沈溪安排,组建遍布全省的商业网络。
至于李衿的来信,则清楚无误地表明她会跟惠娘转道前往江赣,再从江赣逆江水而上,到达武昌府。
听到惠娘和李衿转道江赣前来武昌府的消息,沈溪的表情微微一变,因为他和惠娘间始终有道迈不过去的坎,就是惠娘的过往。
沈溪心道:“我只是去信让她和李衿到湖广,并未给她规定路线。其实从广州府北上,最好走韶州府进入湖广,然后走郴州、衡州、长沙、岳州府到武昌府,走江赣的话,会绕道赣州到南昌,又再从南昌到武昌府,路程要远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