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之前沈溪对朝廷奏报自己的功劳,乃是在乾清宫当着皇帝和群臣的面说出来的,弘治皇帝听了根本就没太当回事。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谢迁对沈溪的指示,奏报功劳时要尽量压低自己的功劳,不可过分渲染自己在这一战中的作用;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沈溪当时在朝堂上所说的内容,都没有具体的证明来佐证,说一句“十月二十六突围一战破敌上千,即回兵居庸关”,连具体杀死杀伤和俘虏多少鞑靼兵都是一笔带过,谁也不知道这一战具体是什么情况。
现在把首级献上来后,情形自然就不同了,功劳最直观的体现,便是首级。
沈溪在土木堡经历了连场血战,对亦思马因部所造成的打击,几乎是摧枯拉朽带有毁灭性质的,亦思马因也正是因为看到攻打土木堡无望,才会选择撤兵到宣府,而后又图谋草原霸业。
在亦思马因的逻辑中,自家损耗那么多兵马,如果被达延部乘胜攻打下了明朝京城,又或者是安然退出中原,那自己实力大损的部族以后必然无法在草原上立足,为避免鹊巢鸠占,干脆来个先下手为强。
“好,打得好!”
朱祐樘直接称赞起来。
皇帝以前很少这么赤果果地称赞人,朱祐樘懂得驾驭群臣之道,不能随便在大臣面前夸赞谁,也不会刻意去贬低谁,谁有本事谁没本事,在心中记住便可,以后给下面官员升降的时候,他心里有数,在升迁和降职上就会体现的很明显。
沈溪率部在土木堡连番大战下来,直接灭了鞑靼超过两万兵马,朱祐樘不由要在心里琢磨一下,如果这两万兵马不是被沈溪所灭,而是放到京城来,那京城九门是否还能在鞑靼人的猛攻之下守住?
李东阳面色有些不善,但他也无从去跟朱烈争辩,心想:“刘少傅如今已经去验证那些首级的真伪,如果有杀良冒功的情况,刘少傅必然会察觉!”
因为九边之地一直有杀良冒功的习惯,朝中这些顶级大臣,对于武将奏报的功劳从来都不是完全相信,到沈溪这里,因为沈溪所奏的功劳更加匪夷所思,他们是一个字都不会去信的。
朱厚照兴奋地说道:“父皇,儿臣早就说过沈先生有子牙孔明之才,他现在取得这么大的功劳,该如何奖赏?”
朱祐樘刚才也是因为听得全身血脉喷张,情不自禁,才对沈溪夸赞有加,但现在要给沈溪论功请赏,就需要琢磨一下了。
沈溪已经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再奖赏,似乎只有封侯最为实际,但问题是沈溪是文臣,并非是武将,在大明朝,文臣不封侯,那是惯例,之前马文升在西北取得大捷也同样没有封爵,只是最后提拔为吏部尚书,在朝中六部部堂中居首而已。
以沈溪的年龄来做六部尚书,显然不合适,况且,在这一战中,其实在沈溪之上,还有个刘大夏,提升了沈溪,将刘大夏置于何地?
朱祐樘到底是个睿智的君王,他一摆手道:“此事容后再议,诸位卿家,且继续陪朕完成献俘典礼!”
************
PS:天子继续求订阅、求月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