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氏书局的审美还是十分在线的,每张卡牌的人物都画得栩栩如生。萧景曜把卡牌往桌子上一放,迅速吸引了其他三人的注意力。
张伯卿第一时间跑了过来,好奇地拿了一张卡牌把玩,“这是什么?咦,竟然还有严丞相。新的群英会吗?”
萧景曜微微一笑,正好四个人也能玩三国杀,萧景曜便一边让他们看卡牌,一边给他们讲解游戏规则。
柳疏晏一拍大腿,“妙啊!智定天下,你来我往,逐鹿江山,哪个文人不想得遇明主,拥有一番作为!”
萧景曜偏头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那就来一局试一试?”
柳疏晏三人摩拳擦掌,“试试就试试,来,看看最终鹿死谁手!”
张伯卿抽到身份牌就乐了,把牌往桌面上一摆,“我是主公!忠臣快要辅佐我,内奸小心狗命。”
第一局,萧景曜抽到了反贼身份牌,和内奸唐振源一起干翻了忠臣柳疏晏,毫不留情地消灭了主公张伯卿。
第二局,萧景曜抽到了主公牌,和忠臣唐振源一起轻松消灭了内奸和反贼。
……
他们这边玩得热闹,其他宿舍的人跑来看热闹。萧景曜当即招人,“再来四个人,八个人玩更好玩。”
几轮下来,基本上每个人都参与了进来。游戏结束后都觉得意犹未尽,奈何萧景曜手里只有一套卡牌,他们只能接着排队轮流玩。
萧景曜已经退了出来,看到众人脸上兴奋的神情,心说这次肯定稳了。邓掌柜有一点猜错了,三国杀卡牌游戏,不仅仅只会风靡读书人的圈子,还会在各大富贵人家掀起一股三国杀潮流。
有了钱之后,自然就有了更高的追求。谁不想自己玩的东西更加有格调呢?要是这个东西有格调之余,还特别好玩,那就更要买买买了。
所以萧景曜特地叮嘱邓掌柜,要尽量将卡牌做得精美,包装也要更精致,怎么文雅中透着奢华就怎么来。
低调,才是最牛逼的炫耀。
文人吃这一套,有点小钱想要追求精神愉悦的富贵人家,更吃这一套。更别提那些钟鸣鼎食之家,这套卡牌简直就是贴着他们的心意做的。
谈笑间定江山,你来我往厮杀几局,颇有几分史书上的贤才谋士与明主的风采。
萧景曜一收到邓氏书局最先做出来的那两套精美的卡牌后,立马让人送去了京城。一同寄过去的信中详细介绍了三国杀的玩法,萧景曜相信公孙瑾一定看完就能懂。
公孙瑾当然看明白了。
卡牌最少要四个人才能玩。看着倒是十分有趣的样子,公孙瑾迫不及待地拎过来几个侄子,袖子一挽,开局。
第一局,主公公孙瑾获胜。第二局,忠臣公孙瑾获胜。第三局,内奸公孙瑾获胜……
近十轮下来,公孙瑾将卡牌一收,抬手赶苍蝇似的赶走几个侄子,“走吧走吧,和你们玩,一点乐趣都没有。”
虐菜有什么意思?碰上旗鼓相当的对手才好玩。
公孙瑾想了想,邀了几个好友一同小聚。众人言笑晏晏推杯换盏之际,公孙瑾微微一笑,掏出了卡牌。
这一次,公孙瑾开场赢了一局,接着就输了两局,然后又赢一局……
这样输输赢赢间,日头都落了一半山了,众人都没察觉,只觉得天色暗了下来,玩游戏玩得十分不方便,当即命人点了灯,继续战斗。
公孙瑾要走,其他人全都拦着,有人甚至放话,“你走可以,卡牌留下!”
公孙瑾:“?”
不仅如此,公孙瑾回家后,几个在他看来有些蠢兮兮的侄子还眼巴巴地凑上来,腆着脸问他,“大伯,若是你有要事,那套卡牌可不可以让我们再玩一玩?”
虽然他们一直都被大伯虐,但卡牌是真的好玩呀。还想继续玩!
公孙瑾冷酷无情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赶紧去看书。一点谋略都没有,输起来就不觉得颜面无光吗?”
侄子们苦哈哈低头,心说我们要是能和大伯你比谋略,那我们还念什么书,早早出仕了。
能和公孙瑾做好友的也不是一般人,几次三国杀玩下来,大家纷纷对这个新事物赞不绝口。
只是公孙瑾小气得紧,只有一套卡牌,说是别人送的,谁都不给。
这事儿最后又传到了正宁帝的耳朵里。好不容易偷得半日闲的正宁帝当即把公孙瑾叫过来询问一番,新的好玩的东西,正宁帝表示,朕也非常感兴趣!
于是,公孙瑾不得不把卡牌带进宫,正宁帝又把同样得了点空闲的六部尚书全部叫过来,八个大齐权力最顶层的人物,围着桌子开始玩三国杀。
正宁帝第一把就摸到了主公牌,明牌的时候很是自得。看来朕果然是天命所归,随便一抽就是主公身份。
第二轮,正宁帝抽到了反贼牌,颇觉惊奇。
后来不知道多少轮中,正宁帝各自感受了一把当反贼当内奸和当忠臣的快乐,忍不住哈哈大笑,觉得想出来这套卡牌的人
', ' ')('真是个天才。
开心的正宁帝转头问公孙瑾,“送你这套卡牌的人是何等身份,倒是有几分巧思。若是有个举人功名,凭借他的才华,应当能为一方父母官。”
公孙瑾当即笑道:“陛下可还记得萧景曜?”
“哦?那个雍州的小神童?”正宁帝来了兴趣,“这套卡牌是他做的?”
吏部掌管官员考评,正宁帝一提雍州,李首辅略一思索,当即反应过来,“可是常明府的那位十岁神童,这个年纪就考中秀才,还连中小三元,确实当得起神童之名。”
公孙瑾笑着向李阁老拱手,“首辅大人果然好记性,政务繁忙,依然能记得这等小事,令我等钦佩。”
李首辅笑着摇头,“公孙大人过誉了,官员考评可是大事,我自然要多加上心。万一有所疏漏,耽误了贤才,又不慎放过了庸碌的官员,岂不是让他们再为祸一方。”
正宁帝欣慰地点头,“李爱卿当真是朕的得力臂膀。”
李首辅赶紧谢恩。
其他阁老同样笑着说了几句凑趣的话,君臣间和乐融融。
正宁帝很是快慰,再次加深了对萧景曜的印象。正宁帝自己都没发现,在提起萧景曜的时候,他的语气中不自觉带了一丝期待,“此子虽年少,却胸有乾坤。他日定能进京赶考。那时候,他应当也长成了一位少年郎。朕也正好能看看,新一代天才的风采。”
在场的都是顶顶精明的人物,能坐到这个位置的,智商情商全都爆表。正宁帝这一丝他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期待,其他七人全都注意到了,当即把萧景曜这个名字深深记在心里。
以六部尚书的身份,当然不可能现在就去查萧景曜这个小秀才的底细。只是记住了萧景曜这个名字,等到萧景曜真的入了京城那天,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将萧景曜往棋盘上放了。
正宁帝玩得十分畅快,公孙瑾等人告退时,正宁帝仗着自己是皇帝,扣下了公孙瑾的卡牌不给。
公孙瑾欲言又止,止言又欲,脸色变化了许久,才无奈地交代了实情,“……实萧景曜给臣送了两套卡牌过来,陛下若是喜欢,臣将另一套玩好的卡牌呈给陛下?”
正宁帝挑眉,刑部尚书黑了脸,不悦地盯着公孙瑾,“公孙大人这就过分了,先前你约我们一同玩三国杀的时候,可是口口声声说只有一套卡牌的!”
正宁帝迅速调整了表情,准备看戏。
当皇帝可累了,每天都有操心不完的事情,连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正宁帝有时候也会觉得很无趣。
现在刑部尚书和公孙瑾闹了起来,正宁帝当即来了精神。两位都是他的好大臣,但偶尔闹一下,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正宁帝十分乐意吃个瓜。
公孙瑾无奈,只能认错,“我藏有私心,此事是我不对。”
其他人也看出来了,公孙瑾那副卡牌怕就是为正宁帝准备的,只能在心里骂了一句老小子,瞧着光风霁月,实则心思一点都不少。
最终,公孙瑾还是成功保住了自己这份卡牌,并火速回家将那套新卡牌呈给了正宁帝。
于是,正宁帝的日常就成了,隔三差五喊上阁老们来上一局三国杀。在繁忙的公务中放松放松脑子,然后又扎进公务堆里,继续勤勤恳恳地干活。
至于什么一玩三国杀就想到萧景曜的事情,萧景曜自然是没有想到的。
他只是个小小的秀才而已,哪能算得了那么多呢?
萧景曜无辜摊手。
第041章
出乎萧景曜预料的是, 公孙瑾给他的回信中,竟然还有不少银票。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正宁帝喜欢上了玩三国杀, 还拉着阁老们一起玩。那朝臣们有一个算一个,肯定会想办法弄一套三国杀来玩一玩。
公孙瑾名下虽没有铺面,但公孙家肯定有。京中有些消息灵通的商家, 早就开始开工做三国杀卡牌了。
不过公孙家的地位摆在那儿,他们用了这个法子, 哪怕现在还没有什么产权的概念,他们也不敢糊弄公孙家, 老老实实给了不少银票。
公孙瑾本来是不想收这些银票的, 但想到萧家也只能算是小富之家, 萧景曜头上还有两个败家的长辈, 再加上萧景曜念书的花销。公孙瑾估摸着萧家应该会需要这笔银子, 便把银票连同信一起给萧景曜寄了过来。
拿到一大叠银票的萧景曜又是感动又是无奈, 他这回是真的没想赚银子!
不过京城的商人真的好富庶,就这么凑一凑, 竟然有十万两银票。
萧景曜那颗资本家的心脏又忍不住蠢蠢欲动, 这么多的……呸,是大老板,是多么好的合作伙伴啊。
跃跃欲试,跃跃欲试!
但萧景曜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知道他最好进京前几年都别在商业上搞事情。
文人要的就是一个清名,若是一心想着赚钱,哪怕萧景曜才比子建, 也会有一堆文人戳他的脊梁骨。
官场不易,景曜叹气。
', ' ')('孙敏行的那几位一心钻研数理化的朋友在孙敏行的引荐下, 给萧景曜来的信。
数学大佬给萧景曜出了道勾股定理的题,萧景曜打开信,看清楚上面的内容后,简直哭笑不得。
……股定理,后世随便拉来一个初中生都能做啊。大佬是不是太看不起我了?
然而转念一想,嗐,自己现在的年纪还比初中生小呢。萧景曜一时间也不知该做出什么表情。
研究物理的大佬说他近来在改良水力纺车,还给萧景曜画了一部分图纸。
这位家里是大布商,有许多家布坊。正好他们家乡又临水,先前已经工匠做出了水力纺车,现在他正在想办法改良。希望做出能用更小的水力带动的水力纺车。
萧景曜毫不意外这位的家底。这个大多数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时代,能够念这么多年书,还能钻研“杂科”,家里要是没点矿,真经不起这么折腾。
化学大佬还在研究方士的炼丹术,炸炉的火药早就搞明白了,萧景曜才知道原来现在火药已经被作用在战场上,大齐已经有了火铳。
不过现在的炸药是□□,威力并不算大,真打起来,还是干不过出色的骑兵。要到后世的黄火药出现后,再伴随着强大的工业基础,各种威力强大的武器纷纷登上舞台,没有工业体系的游牧民族开始能歌善舞,世界成了几大强国的舞台。
黄火药的配比,萧景曜倒是知道。但现在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温度,压力,纯度酸碱度这些东西都没法确定。真按照配比去手搓火药,呵……成功的人估计得是天选之子。不然的话,就是砰砰砰大礼包。
萧景曜当然不会去作这个死。这个念头也就脑海里一转,就被萧景曜毫不犹豫地扔在了脑后。先存着,或者以后记下来也行。等什么时候点亮科技树了,再来点亮这些技能点。
不过萧景曜还真能帮上对方一个忙。
这位大佬在信中,他现在困惑于方士们“点石成金”之术到底是怎么练成的。他不相信这个世上真的有人能点石成金,也不信世上有鬼神。但方士们确实没有做任何小动作,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开炉做法,法成之后,打开丹炉,原先的石头确实变成了金色。
萧景曜仔细一看,好家伙,这哪是什么点石成金,分明是点铁成金。
稍微有点化学知识的都知道,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就能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铜也是金色,方士们炼出的金,实际上就是铜。把铁换成锌,也是一样的原理。
这个萧景曜就没什么顾忌了,在回信中向他说清楚了化学原理,顺带还写了几个能在现在这个条件下用上的化学小实验。
给这三位回完信后,萧景曜心情大好。现在数理化还没有停滞不前,按照平行时空历史发展轨迹也大致相同这点来猜测,萧景曜合计推断出现在大齐的数理化还是处于世界顶尖水平,没到落后的时候。
萧景曜想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为后世留下一些火种。或许有一天,萧景曜的实力够了,可以将这些人才归集起来,一起办个小型的科学院,教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再编写几本书,尽可能的多印一些,免得后世出现些令人脑充血的傻叉,不在意这些“杂学”,让这些“杂学”又断了传承。
萧景曜微微叹了口气,这都是很多年之后的事了。也不知道终他这一生,他能不能办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