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析钢整体锻压成型,淬火处理,钢盔的最低击穿动能超过两百焦耳,顽羊角弓射出的铁叶三棱箭,在它坚固的防线面前,也只能黯然败退。
蒙古兵放箭时,汉军士兵也放了几枪,无奈那家伙只怕也是个把都鲁、哲别的角色,动作敏捷得惊人,身形在大石头后面一闪即逝,然后无论汉军怎么叫骂,只做了个缩头乌龟。
钢盔被利箭命中,饶是李世贵胆大包天也吓出了身白毛汗,钢盔内衬的鹿皮吸收了大部分的震动,但敌人全力射出的一箭,固然不能洞穿钢盔,蕴含的力道也震得李世贵头晕眼花。
心脏怦怦乱跳了几下,转瞬间定下心神,他指着大石头破口大骂:“妈拉个巴子,扔手榴弹,炸他狗娘养的!”
是的,躲在大石头后面枪打不着,炮炸不到,手榴弹你总躲不过去了吧?
三名士兵猫着腰窜了出去,大石头距离这边还有五十米的距离,而大汉没有二十世纪的军用高爆炸药,采用高含硝黑火药制作的手榴弹偏重了点,六百克的重量,投掷距离也就三十米上下,所以士兵们必须先冲击二十米的距离。
就在三名士兵冲到了投掷距离内,双手一扬之时,那名狡猾的蒙古武士又从大石头后面探出半边身子,速度快得惊人的射出一箭。
根本没有防备的投手,正处于高举手榴弹投掷的姿势,待要避让就为时已晚,只见箭矢呼啸着射入了一名士兵的咽喉,他投出的手榴弹还在空中飞行,自己就双手抓着喉头,慢慢的瘫软下去……
毫无疑问,连续三枚手榴弹爆炸,将躲在石头后面的蒙古武士炸成了碎肉,但击毙一个敌人尚且大费周章,还出现了牺牲,令李世贵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继续攻击前进,终于遇上了“老实”的俄罗斯人,这群胸膛上毛乎乎的家伙只穿着熊皮坎肩,看上去跟野熊差不多,举着长柄战斧、重剑、连枷,吼叫着扑向汉军。
呼~长出了一口气,李世贵这下子放心了,汉军的火力优势足以应付任何正面冲锋。
憋太久的士兵们,在李世贵指挥下很快排成了密集阵型,然后是步兵操典上最正规最完美的三段击,瓢泼般的弹雨中,刚才还气势汹汹的俄罗斯蛮族,就惊讶的看着自己毛茸茸胸脯上的小小圆洞,满眼不甘心的倒了下去。
“对嘛,像这样还差不多!”李世贵满意点了点头,然后带着兵专找俄罗斯仆从军,那些傻头傻脑的蛮族也特别愿意满足他,总是呐喊着冲上来,于是被排枪齐射无情的轰杀至渣。
正在得意处,无意中抬头一看,最初并驾齐驱的血战淮扬连已经连续击破蒙古军的几重防线,跑前面几百米去了。
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了熟悉的身影:第一军侦察参谋杜元华。
杜元华指挥士兵们以班为单位用排枪封锁敌人,一旦露头就同时开枪把他射成马蜂窝,掩护投掷手前进,要是敌人一直缩在山石后面,或者山体背阴面,就让他们见识见识手榴弹的威力,与此同时还有另外的几个班作为左右翼的掩护,防备敌人的突击……
原来如此!李世贵有样学样,很快应付蒙古武士就变得轻松加愉快了,攻坚英雄连的进展快了许多。
汉军长期以来无论训练还是实战,都主要是平原地区正面决战,这也是十三世纪战争形式的主流。
忽必烈要玩非主流,一开始还能令汉军在不熟悉的前提下产生些许失误,但只要逐渐适应了作战方式,凭借火力优势汉军很快就扳回了局面。
不过随着蒙古军且战且退,山地海拔的逐渐升高,位于步兵两翼的汉军骑兵,行动就越来越困难:
不同于敌人装备的蒙古马耐寒耐粗饲耐高海拔,汉军的阿拉伯马身高腿长爆发力强,却是在海平原以上两百米内生长繁育的,不适应高海拔,它们呼吸着越来越稀薄的空气,于激烈的战斗中体力大幅度下降,不停的打着响鼻,嘴角吐出白泡子。
山坡台地上,羊毛大纛之下,忽必烈笑了,他要等的就是此刻!
大不里士城墙上,楚风的瞳孔猛的一缩,朝羊毛大纛抬眼看去,两位世界征服者的目光在空中无意中相撞,绽起一长串的火花。(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a href="http://"" target="_blank">http://"</a>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