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2 / 2)

史画颐这些日子常听到周二公子这几个字,父亲也时常教导她,说二公子是人中之龙,你虽然是女子,也要努力向他学习。她听多了,难免心有不忿,这时又听那小贩赞美自己耿耿于怀许久的人,不由得哼了一声:“他为什么叫周二公子?他有个大哥吗?”

“实际上是没有的,二公子是独生子,据说是周家老爷为了纪念故人早夭的孩子,才给他排行第二。”那小贩见她面色不悦,惊觉自己扯远了,一拍手,“小姑娘,你瞧我一多说,就止不住了。”

“前面不远就是猜灯谜了,你赶快去吧!”史画颐谢过之后,抱着一堆吃食,顺着人潮走上长桥。

长桥上摩肩接踵的行人步履匆匆,桥下千点灯光如星点缀,河中浮灯映着远方绵延的一线青山,如梦如幻。她一时间看痴了,这样的景象鲜明地映在她稚拙幼嫩的心中。

直到后面的人催促,史画颐才跑下长桥,因为太急,走下玉阶时被衣角重重一绊。她从地上狼狈爬起,怀中食物洒个干净,她却顾不上心疼,只是震惊地看着面前琳琅满目的灯笼。

灯笼高高低低地悬挂在横梁或树梢上,或粉黛,或银白,或浮绘,或淡墨,或大或小,不一而足。无数的年轻男女或是垂髫黄牙相携着立在飘动的丝缕下,史画颐也停下脚步,仰头望着树梢上一荡一荡的灯笼,忽然听见旁边人说——

“沾衣,你下回可要好好读《绛雪》。”

正文 第70章 无露不为霜其八

《绛雪》?史画颐捕捉到这两个字。

这不是她刚才信口胡诌的书名吗?难道确有其书?史画颐顿时来了兴趣,裹挟着人潮,巧妙地向他们一步一步靠近,竖起耳朵倾听。

她装作抬头看花灯的样子,余光扫过那侧身颔首的少年。他长衫翻卷如青翠脉叶,静静站在那里,侧身专注地看着身旁的女子,眼神沉定,并非恋人间的缱绻情浓。他似乎转过头来看了看灯笼,史画颐看见他眉目若霜雪,像长河上随风远去的一叶浮冰,然而他微微笑起来的时候,却有漫天星河融化在唇角。

——史画颐忽然觉得,就是传闻中周二公子“玉石一样的人”,也不过是如此。

她留神那两人讲话。这时离得近了,声音不像方才模糊断续,那少年一开口,声音脆响如泠泠玉石:“沾衣,我预备着在你二八年华时,把《绛雪》写成了送给你。”

咦?《绛雪》原来不是已有的书,而是这个少年将要用的书名。史画颐又听他们谈论了几句,无非是讲书里的词句,什么“上谒金桥,下拜四观”之类的,无趣得紧,倒像是道观里居士念的经文。

她听得兴致缺缺,随意地抬手一指:“我要这盏灯谜。”因为她太矮小,够不到上门的横木,提灯的老者将灯笼摘下来递给她,比划了个赞许的手势,然后微笑不语。

这盏灯是用普通的白绫纸缎随意地扎成,四周疏朗地画满了人物,有青衫卓立的少年,黄衣仰天的剑客,朱颜巧笑的少女,甚至还有水袖丹衣的花旦。绘者于画技一道艺业惊人,虽然局促在小小的一方纸面上,无不面目清晰传神,宛然如真人立于身前。灯笼的上首题着一圈簪花小字,密密麻麻约有百来字,就是灯谜了。

看到这盏灯被摘下,熙攘的人潮纷然静默了一瞬,就连那一对少年男女都停止了交谈,兴趣盎然地看过来。

莫非这灯笼有什么古怪吗?史画颐心头惴惴,生怕自己猜不出来,然而在众目睽睽下,她只能硬着头皮接过灯笼,仔细端详灯上的字。这些字挤在一起,却不失端方雅正,居然教她读书的太学博士写得还要好,那些字写的是——

“有诸不平,托于前灵。时二三子,非吾可说。”

“少负气焉,霍如烈阳。草木晏岁,病酒何为。”

“心魔萼想,何辞一死。慨然薤露,证与情深。”

“抱恨而苟,夜思故年。诚如锦灰,常恐他朝。”

“反思悲矣,莲华涅磐。不知前度,可以先薨。”

这明明是一组诗,算什么灯谜了?史画颐面色涨红地看着谜面,绞尽脑汁地思索,久久不曾答话。那老者见她猜不出来,丝毫不以为意,显然是今晚早已看多了类似的情形,只是慈蔼地笑看过来,好像在无声地催促着把灯笼收回。

她陡然被激发了傲气,哼了一声,手指将提柄攥得更紧。然而,愈急愈乱,她一门心思地想,脑中却忽然空白一片,忍不住焦急地直跺脚。忽然,有只手从侧旁伸过来,按住灯笼的一角。

灯火绰约下,那只手颀长如玉,是文士挥毫洒翰墨的手。史画颐心头一跳,抬眼看去,先前那个少年不知何时已经站到她身旁,手指拈起灯笼的纸面,细细思索。

最新小说: 魇运 娇气小丧尸又在欺负坏男人 我妈居然是重生的【七零】 我的独立日 虐文女配的101种be(快穿) 金手指是情绪头条系统 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 我在神秘复苏世界开冒险屋 协议结婚的老婆香爆了[穿书] 盈满月(前世)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