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总体而言,今晚的灯还是都很漂亮的,尤其有些会动的灯令他大开眼界。书生形状的灯会作揖,媒婆形状的灯会摇扇子,鲇鱼灯会吞藻,龙形灯会吐珠……在现代看灯展时也见过会动的灯,可那都是电动的,这会儿没有电,竟然也有动态灯。
他询问刘嬷嬷,刘嬷嬷也说不清,只说灯里燃着蜡烛,火一烤,热气一升腾,就让灯动起来了。汪直大体明白了一点,那大概就和走马灯是同样的原理。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觑!
经过两个小嫔妃身边时,他听见那两人在娇声抱怨:“没什么看头,还是外头街上的灯会更好看,那满街的灯比这里多得多,够逛到大半夜的。”
“就是啊,前年还听说丽正门那边要起一个两层楼高的宝塔灯,结果因为我入选了,被关在家里学规矩,就没看成,以后也没机会看了。”
汪直暗暗感叹,她们不是在向往外面的灯会,而是向往外面的世界,她们这辈子已经能看到头了,来西苑看个灯都算是远足,大多时候连自己住的那所院子都不能随便出,要这样一直到老,所以想起外面的什么,都觉得无限美好。这么一说似乎是挺凄凉的,不过……
“梁娘娘,听说您家凤凰山有好多柿子树,那是不是总能吃好多的甜柿子啊?”说话的那两个小嫔妃之一姓梁,受封昭仪,自从腊月间在仁寿宫见了汪直之后就很喜欢他,一有机会就拉着他说话,与他混的很熟。汪直这会儿就刻意放慢脚步,仰着头向她问道。
梁昭仪见是他,说话也无顾忌,苦笑道:“柿子确是挺多的,可我们家早都吃腻了。你是不晓得,遇见灾荒年没有粮食吃只能吃柿子,才大前年那年,我们家一直吃了一整个儿冬天的柿子,鲜柿子冻柿子柿饼子轮着吃,如今听见柿子这两个字,我简直就要吐了。”
钱太后正站在不远处欣赏一个道士灯,这时回过身笑道:“说的是啊,以你们的出身,没进宫时,日子也不见得过得多好,进了宫至少衣食无忧,家里还要得不少好处。俗话说,有所得必有所失,知足常乐,就别惦记什么外头的灯会了。”
她自始至终微笑着,语气也十分温和,没有一点教训的意味,那两个小嫔妃听了,脸上都露出顿悟和惭愧的神色,一同垂头称是。
钱太后指着那道士灯又道:“其实你们也是眼光养叼了,宫里的灯都是全大明顶尖的匠人扎的,比外头那些不知精巧多少倍,你们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罢了。”
两个小嫔妃忙都欠身称是,承认是自己“见识浅薄”。
汪直心想这多亏是被钱太后听见了,要是换做周太后,这俩小嫔妃说不定要受到什么惩罚呢。
钱太后转过脸望了眼他,心里疑惑着:这孩子刚说那句话,是有意的么?
汪直自然是有意的,他早就听说京西凤凰山一带近几年频繁闹灾,穷人要么饿死,要么离家讨饭,富人也多有以柿子当粮食艰难度日的,梁昭仪才进宫过了一年多的好日子,就忘了当年的苦,又向往起宫外来了,可不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么?
不过这会儿他已经装回低调,拉着刘嬷嬷的手去看围屏灯了,心里还在暗暗检讨:小嫔妃们得陇望蜀算什么大不了的事?身在后宫该谨记祸从口出,我又何必多那句口……
第32章纠结于洗脚元宵节过去,年就大体算是……
元宵节过去,年就大体算是过完了,宫中不再有大型的聚会饮宴,人们又过回循规蹈矩的生活。
今年还算暖和得早,正月底就明显转暖了,宫里人渐渐开始恢复洗头洗澡——想起这事儿,汪直就替他们浑身发痒。
说到洗头洗澡,他又发现了一桩新鲜事,或者该说是怪事,就是万贵妃她……好像不洗脚!
万贵妃平日只有洗漱和床上的事会让他回避,他没有见证过万贵妃晚上洗不洗脚,也就顺理成章地默认,人家也是每晚都洗的,直至春暖万贵妃开始沐浴。
当然他更不可能有机会伺候万贵妃洗澡,但那天站在浴室外候着的时候,他偶然发现,万贵妃进去沐浴前和出来后相比,身上的衣服全都换了,脚上的鞋袜却似乎纹丝未动。
有件事他是来了古代才知道的,就是女人即使不缠足,也会用布条裹脚来代替袜子,裹脚布称作“脚带”,她们有种介于袜子和鞋之间的用具叫做“睡鞋”,平时是在裹好脚带之后再套上睡鞋,然后在屋里起居就在睡鞋外套穿着靸鞋,要出门时再脱掉睡鞋,换上棉鞋或是布鞋。
另外她们还会佩戴一种名为“膝裤”的东西,就是一尺多长的一截裤腿,用细布带子绑在膝盖下,下面的长度刚好盖上脚面。如此一来等于是把脚藏得严严实实,平日站立和走动时连鞋尖都不会露出来。
汪直只有来京城的路上,见到李唐和其他同行的女孩子没这些讲究,入宫后见过的所有古代女子不论老少,都是这么穿的。
他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万贵妃平日在正殿里起居没多少顾忌,对他也不避讳,有时他会见到万贵妃的绣花睡鞋露出来,但遇见外面的宦官来觐见送东西什么的,她都会刻意调整一下裙摆和里面的膝裤,连套在睡鞋外的靸鞋都不会被宦官见到。
早就听说过古代女人的脚十分私密,如今他才见识到了究竟私密到了什么程度。竟然连穿着鞋的脚也不能轻易叫人看见,即使对方只是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