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修远知道他们是好意,可如果还像之前在将军府那边住着倒也无所谓,来这边就来这边,可今天出了那遭事,他们要在外面住,他肯定不放心小少爷一个人的。
于是他将今天白天的误会大概讲了一下。
阿琛一个哥儿不安全,我要陪着才行。
原以为这个理由能劝住他们,谁料他师兄听了这话,直接放下了手中的纸张。
这会京城正乱着呢,你们出去住什么住?赶紧下午就去搬东西,你们两人都来府上住。
这,他这个师兄还真不嫌府上人多啊。
陆修远无奈笑道:阿琛一个哥儿,府上这么多人毕竟还是不怎么方便的。
不会不方便,三进西厢房那边全都空着,我这就让下人给你们全都打扫出来,以后没命令不让那些人到那边乱走便是。
说罢,就出门招呼着底下的人去收拾房间了。
这速度,还真是雷厉风行。
陆修远都还没来得及说不,那下人就已经走远了。
师兄
他师兄眼一瞪,之前住将军府也就罢了,现在出来了不来师兄这边住你还想去哪?
好吧,他估计师兄不会改变主意了,便没有在挣扎,只是让护卫回去跟时云琛知会一声,顺便看看对方怎么想,如果对方觉得不自在,他还是要争取一下的。
安排好了住宿,他师兄又开始安排他们这些天的行程。
殿试七日后举行,这些天你们都要在府上呆着,不要到处乱走,等我空了就回来给你们押题。
殿试题目如果是老首辅他们那边出的话,无非考的就是影响民生的一些时事政治。
比如之前的蛮夷入侵边境,冬季雪灾,夏季暴雨,黄河洪水,百姓税收等等
他师兄是按照老皇帝性格可能会挑选的题目,一一找出来让他们做练习,自己空了再批改作讲解。
师弟你会试被压低了名次,殿试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往上提升一下,虽然小几十和大几十都是二甲进士,但殿试还是很重视排名的。
陆修远点头应下:我懂的。
会试他那是没办法,谁让礼部掌管炭火又正好是这次会试的那些个同考官呢?运气不好文章到了对方手上没有被压到最低就已经不错了,他还是挺知足的。
嘱咐完该嘱咐的,对方出了几个题目,就开始讲解殿试礼仪以及进宫考试的各种注意事项。
虽然他们殿试前一天会有人专门礼仪培训,但毕竟只是教导个大概,一些细节来不及讲,而有时候一点细节就能导致御前失仪,三年努力白费的可能。
他们也不想赌,毕竟以后也是在官场上吃饭,多懂一些也没坏处。
就这么在吴府辛苦准备了数日,时间终于来到殿试这天。
这些时日为了让自己大殿皇帝面前不失礼,陆修远跟沈从之都清淡饮食了数日,殿试的前一天他还控制了一下摄水量。
考试当天,他们早早在保和殿集合,经过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后,老皇帝开始例行公事的发表一下讲解。
等下面的学子士气被鼓舞起来后,便吩咐旁边的宦官开始颁发策问题目。
殿试只考策问一项,也只考一题,一般题目长几百字,答题则不限字数,不过最好不要超过两千字,看着颇有一题定生死的感觉。
拿到卷子后,陆修远第一反应就是先浏览一下题目。
唔,这次的策题竟然是治理黄河水患,拟一个建议书。
不过陆修远还是松了一口气,他虽然不懂治水,但对黄河水灾频发后世如何治理的还是有些感想,这题不算太难。
等所有人发完卷子,众人都坐下面边研磨边构思文章。
老皇帝想着光站上面也不好,干脆走下台阶,围着这一圈学子开始到处逛逛。
他们现在的座位顺序是按照会试成绩来进行排名的,名次在前面的座位也在前面。
老皇帝下了台阶就先围着第一排的人走了一圈,等看到长得相貌清正的,还时不时会停下步伐多瞅两眼。
对方想到自己年已及笄的几位公主,也是时候找个驸马了。
老皇帝这边正在内心挑选着人选,可被他盯着的学子们就比较苦逼了。
古代不像现代,在古代皇权大过天,皇帝对他们来说就是掌管生死令人敬畏的神。
老皇帝在这些学子身边刚停下,那些人心里就忍不住开始慌了。
等到老皇帝再仔细打量一下相貌,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还能勉强维持住镇定,只可怜那些抗压能力差的,对方被盯着看了几眼,手就忍不住开始颤抖,在高频颤动下,洒落下来的墨汁便不小心污了卷子。
这下那人更绝望了,殿试的卷子是不抄录直接收集给人批阅的,纸张上面这么大的一个污点,这也表示他就算写出花来也不可能被选上了。
明明已经通过了会试,殿试只要不出意外他就是二甲进士了,可偏偏就出了这意外!
对方绝望的想哭,可想到现在是在保和殿,皇帝就在旁边,他哭都没地方哭,只能强忍住情绪继续安静的跪坐在那边。
对造成这一事故的始作俑者,老皇帝非但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反而觉得刚才那学子无能,实在不堪大用。
就这么嚯嚯了几个学子御前失仪后,老皇帝终于觉得无趣开始坐在龙椅上面翻阅奏折。
底下的人见老皇帝终于不再到处乱走了,都长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消停了。
陆修远还在专心答题,对刚才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他本身对皇权就没有多大的敬畏之心,更不可能怕这个老皇帝了。
墨已研好,他看着纸张上的题目,整个人陷入沉思中。要想做好这题,还要了解一下现在的时代背景,以及目前黄河的治理策略是什么。
黄河,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在古代也是人民面对的最大自然灾害。
如何治理黄河,是历代历朝执政者都要头疼的一个问题,而以往修黄河的办法无外乎就是挖沟或者修堤坝围堵。
但这两件事的技术难度在古代又不是一般的高。
要么辛苦修建的堤坝被咆哮的洪水冲毁,要么就是人力挖渠的速度赶不上洪水暴涨的速度。
好在前些天在他师兄那里,他师兄又讲过这道题,他们还一起讨论过。
据师兄说他们百年前曾出过一名治水能将,对方发现了提出了著名的治水方略:北堵南疏。
围绕在黄河以北的地方修筑堤坝,在黄河以南的地方多挖几条小运河,分解洪水压力,并且把黄河附近的其他水道连接起来经过淮河入海。
分流泄洪这个理论他们曾做过一个实验,同样大的两个水箱,开一个大洞的就不如开若干个同面积小洞的水箱流速快。
同理,这也可以运用到控制黄河上面。
不过这样一来虽然黄河主流被控制分流了,可下面接受的淮河承受不了这压力,也开始泛滥水灾频发。
后面也在淮河这边修建了若干个河道分流后压力才缓解。
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