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后,农人成天奔忙于田间地头。头顶烈日,弯腰跨步。一刀一刀地割,一捆一捆地扎,一担一坦地挑。大地,热同蒸茏;浑身,挥汗如雨。那份煎熬非一般人所能忍受。
可二柱子喜欢这份蒸笼热,熟悉的、带着亲切的回忆,他在老家的时候,从小就是这样的场景。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小时候顶着烈日跟在大人们后面捡脱落的麦穗,长大些就去割麦子,等成年了,就要去做挑担、脱粒之类的重劳力活儿。
二柱子回头张望,想找自己那两个儿子,也找找自己的童年。可惜回头一看,只有田边大道上旌旗飘飘、彩绣辉煌,二柱子方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在自己的家乡,这是公主老爷治下呢。
二柱子手气好,抓阄抽中的田地在大道旁边。在这一片成熟的、金黄色夹杂着少许黄绿色的麦田里,他家是最先收割的。往年在家乡收麦,是需要“换工”的,一家人自己收不下这些麦子,邻居乡亲,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一气儿把麦子收下来,赶着大太阳天晒干麦粒。否则大夏天的,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万一你的麦粒刚倒在晒场上,一场暴雨就下来,淋湿的麦粒堆在一起,这暑热天气,一晚上就发芽了,半年的辛劳也就白费了。
今年好,不用二柱子一家换什么工,因有贵人观看,早早就有人上门帮忙。帮二柱子的忙还成了香饽饽,不是谁都有体面在贵人面前下田呢!这是大福气。
有福气二柱子又回头看了一眼,他两个儿子才是有福气的,不用像小时候的自己一样赤脚踩在麦田里,稍不留神就让割麦剩下的茬子划破。他们干干净净站在贵人队伍的尾巴上,远远望着麦穗割下、脱粒,干干净净的,贵人身边!这是不是预兆,他的儿子日后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能当个读书人、做个老爷!
这样一想,二柱子心头更火热了,默默盘算到:收了麦子就让两个孩子去街口老童生开的私塾读书,日后考个进士,再做个大官。
旁人帮忙的近邻捅了捅二柱子,“贵人们看着呢,还敢偷懒!自家田地,平常多能干,怎么就撂挑子了!”
二柱子从儿子当了大官、生七个大孙子、衣锦还乡的美好想象中醒过来,更加卖力挥动镰刀。
因是演示给贵人们看了,他们刚刚好就割了一亩地的麦子,几个汉子争抢着跑到绊桶旁边,一人一把麦子,高高举起——嘭!砸在绊桶壁上,麦粒就规规矩矩震落下来,圆滚滚、极可爱地躺在绊桶里。
嘭!嘭!嘭!没有比脱粒的声音更悦耳的,这沉闷的带着汗水味道、草料味道的声音,真是迷人啊。
很快,麦粒被脱干净,又有人抬了风斗上来,轻飘的麦秆、草叶随着风斗摇动与麦粒分离。装在斗子里的麦粒变得金黄金黄,带着新鲜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