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有一方固定地比较矮,有它挡着,至少不是四面透风。
帐篷雏形出来,大家分工合作,先把用电的取暖器和移动电源连接,好歹让帐篷里温度别再那么低。
然后大家拿起铲子,把帐篷里的积雪清理干净,这才开始拼接烧柴的便携炉子。
难得一直添柴也可以放煤炭进去,火力更旺,燃烧的时间也更长。
感觉到大帐篷里得温度在慢慢升高,江林和木照这才开始捯饬他们自己的小帐篷。
他们先清理了一块比帐篷稍大的地面,铺上厚厚的防潮垫,才开始给帐篷充气。
帐篷里也是先打底一块尺寸严丝合缝的防潮垫,然后是地毯。
取暖器开着。
江林再拿出一块灭火毯铺在火炉下方,这才开始戴着手套生火。
木照还在帐篷里搭了一个只有帐篷三分之一大的小帐篷,放上垫子,毛茸茸又厚实的床垫,作为两人休息的区域。
大帐篷那边也是同样的操作。
之前看国外一些狠人雪地露营,那帐篷看着就感觉下一秒风再大一点,帐篷都能被吹飞。
薄薄的一层布,别说外面在下雪,就是下雨住在里面,可能都会觉得潮湿寒冷。
露营车一趟一趟地把东西运过来。
他们可是打算今天在这边活动很久的,东西还是要准备齐全。
烧一壶开水,冲泡一杯甜甜的奶茶。
父母的大帐篷和他们的小帐篷占据了天幕大部分的空间。
剩下一个四四方方的地方,一家五口正好可以围坐在一起。
两边还固定了布幔,好歹不是直接面对冷风。
木照和江柏拖着一个不小的木头桩子过来,打算在这里生一个柴火堆。
江林对生火这事可是,自告奋勇地接下了这份活计。
木头桩子不小,指望它一下子燃起来是不可能的。
得借助外力,就是添上其它柴火一起烧。
江林小时候在老家,每年冬天取暖就是用这个,年猪杀了以后就挂在火堆上方熏腊肉。
有些人说熏腊肉不能用烟熏,但是江林老家那边,他爷爷奶奶还在的时候,每次熏腊肉都会提醒他,别把火烧得太旺,太旺就没有柴烟,肉就熏不好。
用烟熏出来的腊肉唯一不太好的就是腊肉成色不太好看,黑乎乎的一块。
但是味道是真的好。
只能说各花入各眼,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江林的口味代表不了所有人,别人怎么做他管不着,他自己吃的就得按照记忆里那样做。
传统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