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试探一下吧,周笑笑心想。
“您对那个正在被通缉的苏明怎么看?听说他之前是在东阳岛救了许多人的英雄,在很危险的任务中出生入死过好几次。”
“听说过,但他不是失忆了吗?失忆的人可能会做出和失忆前截然不同的事,他有可能是罪犯,也有可能不是。”
“那您觉得呢?”
“我觉得他应该不是罪犯吧,当然,只是我个人的感觉。”苏明微笑道,低下头又优雅地抿了口酒。
周笑笑眉梢微微上扬,旋即重新恢复之前的表情,他现在更觉得眼前这位夏明先生不是苏明了。
而周笑笑不知道的是,苏明已经完全看穿了他的提问,也差不多摸清了他的手段和思考方式。
虽然苏明现在表现得十分从容,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位周先生提问是一把好手,苏明猜这位年轻的打工人在王城里一定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破案率也绝不会低,因为他在人类心理的把控上非常微妙。
刚才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微小的陷阱,虽然不会成为决定性的判断标准,但一旦回答错误,就会积累可疑的点。
正常的人类永远无法摆脱从众效应,就算偶尔有不从众的时候,但大部分的时候也会从众,即使是从社会中脱颖而出的成功人士也同样如此。
当苏明被七神联盟这么一个庞大的组织定性为疯狂杀人魔时,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苏明应该是杀人魔。
毕竟视频中的苏明和当事人长得一样,声音也一样,据说异能也一样,唯一不一样的就是杀人的记忆消失了。
而这种我不记得我杀了人的说辞,注定不会被大众接受,如果这种说辞都能被接受,那社会上大量的杀人犯都会被无罪释放。
所以,正常情况下,回答“他有可能真的做了那些事”,是标准答案。
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这个标准答案不能用,用了就提升了自己被怀疑的几率。
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苏明伪装的年轻富豪夏明,正面临着和苏明一样的境况,夏明不是苏明,但因为长相和声音与苏明完全一样,以至于被人怀疑,这是一种令人很不爽的事情。
所以同理,身为被冤枉的夏明,自然也会联想到苏明和自己或许是一样的处境。
再加上之前苏明还有那种英雄事迹,那么年轻富豪夏明应该更倾向于相信苏明才对。
这种复杂的心理构成,在心理学上有许多称呼——“洞穴效应”、“船难效应”等等。
总之,刚才那个回答,苏明知道自己没有说错,因为他能感知周笑笑的情绪。
这位年轻的调查官……现在似乎非常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