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丈夫和儿子面临的坚难决择让她有如就要溺水的人,不是彻底淹死就是抓住最后一要稻草浮上来,所幸她浮了上来。
“你们都去吧,我能行。”
尽管大敌当前,但是淮北王府一面欢腾。王妃的病好了,这对淮北王、世子、两位郎君和所有的人都是极大的鼓舞。
在这样欢腾的气氛中,北征最终确定了主帅——司马启明将在近日带领十万人前往边境拒敌。
“父王仔细想了,还是这个方案最为稳妥,也能顾及好各个方面。”虽然王妃看起来好了,但是司马十七郎并不敢完全相信,他将自己想好的计划沉稳地布置起来,“你带大军先行一步,先将胡人的攻势阻挡住,如能克敌致胜最好,如不能就坚守城池,我随后会带大军前去接应……”
父王是为了等母妃的情况再好一些,司马启明理解并赞成,而且作为一个年青人,他为自己能有独立率领大军交战的机会兴奋异常,“父王母妃,你们都放心吧,我能行!”
“旭儿,你还是太年轻,让你父王与你一同北上吧。”卢八娘反对。
“我也不止是为了留下照顾你,”司马十七郎解释道:“定北城和平北城内都有很多鲜卑贵族,最大的穆家有几万奴隶,也就是有几万的兵马,旭儿身处前线,后方有人能镇住他们也好。”
然后他详细地给旭儿讲起了他北渡后与胡人无数次交锋得来的经验,又再三叮嘱他:“淮北众将都是你的叔伯辈,个个身经百战,你要尊重他们,认真听他们的建议。但是身为世子,你更要能在关键的时候有所到决断。”
“仗打得顺利时千万记得不要得意忘形,塞外的地形与我们不同,切莫轻进。另外胜负乃兵家常事,每一个将帅都有过失败,这时必需能够稳住,等待合适的时机重新再来……”司马十七郎指点着地图,“如有不如意,就回师与父王汇合。”
“我都记得了,父王。”
旭儿领兵出征了,司马十七郎调了陈勇柳真等人随后带着第二批大军进驻了定北城,而他本人并没有北上,卢八娘得空问他,“你是不是接到了什么消息?”见他还不想说,就又补充道:“我不过是心病,既然调整好了就不要紧的。”
“唉,还是瞒不过你,其实不用你操这么多心。”司马十七郎叹道:“我连旭儿也没有提,不过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就等着这些跳梁小丑们出来。”
原来京城那边传来消息,据说这次鲜卑人出征是朝廷唆使和支持的。而且火器的密方可能也是朝廷透露给鲜卑人的。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心情好了点没有?
第231章 穆崔氏为救子叛夫 朱四娘因
鲜卑王庭已经被打残,休养生息不到两年就重新杀了回来,最清楚淮北实力的他们能够如此选择,肯定是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其一,淮北内部肯定有鲜卑人的内应,其二,还有别的势力与鲜卑人联合。
鲜卑贵族率部投诚,其中杂了别有心思的人是很正常的,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想到,但是谁会想到朝廷会支持鲜卑人南下呢!
至于火器的密方,文化非常落后经济非常不发达的鲜卑人的确不可能独立研究出来,而只有喜欢炼丹又会制造烟火的南人才能根据残留的火药琢磨出成份,事实上火药的的发明正是从炼丹而来。
“消息准确吗?”
“应该是准的,只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司马十七郎严肃地说:“具体的事情由丁相做的,至于是不是皇帝的意思就没法追查了。”
“引胡人相助,唉!”卢八娘也叹了一声气,但又没有什么不理解的,五胡乱华的形成期间就有诸王引胡人相助的原因,而历史上如此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皇帝肯定是知道的,只是他不会承认。”
应该是皇帝对淮北无可奈何,又害怕淮北稳定影响皇权,然后就想出了如此的下策。
“我先把鲜卑人制服再说。”司马十七郎显然对于朝廷勾结鲜卑人的心情更为复杂,也会想得更深远。
如何处理于朝廷间的关系,卢八娘并不打算插手,那要算司马十七郎的家事,就由他自己决定吧,她只要知道十七郎不会将淮北受制于人就行了。于是她也将目光放回了淮北境内的鲜卑人,“我打算近期办个宴会。”
“你身体刚好,就不要办宴会了,淮北的鲜卑人我会对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