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其他类型 > 扶乱唐 > 第569章 大唐的梦想

第569章 大唐的梦想(1 / 2)

根据唐代制度,按照五大常科录取的人数,足以为核心官员队伍提供人才保障。以平均每年录取一百四十五人、每个官员从政三十年计,那么,每年在职的人员高达四千三百多人以上,足以覆盖朝廷和全国约三百三十个州、一千五百个县的核心岗位。

事实上,唐代政府的官员队伍的主体,或者说核心力量,就是这批通过进士、明经考试的人员,他们或为朝廷大员,或为州县长官,或为前线部队的幕僚乃至指挥官,携手创建了大唐盛世。

从唐朝开始,奋斗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靠自己的才华获取职位,才是光彩的、荣耀的;靠祖宗的荫庇,是耻辱,自己会感到抬不起头,全社会也瞧不起。

不过不管是在大唐还是在什么别的时代,那可不是你只要是努力了就能够有一个好结果的,所以落第对于一个参加科举的人才是最为常见的结果,第一次参加科举就直接中了进士的人,那可是少之又少的。

换句话说,大唐的就那么容易吗?绝对不容易!

那么多人参加考试,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考中,获得当官的机会,还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会入围,这叫落第。落第的考生有很多,他们是不是从此仕途无望了?当然不是。大唐这些落第考生,除了科举之外,当然也还是有一些个其他的方式能让他们当官的。

首先,就是异地取解这个政策,步入仕途。

何谓异地取解?和李倓所来自的后世所谓的“高考移民”有些类似,但这主要是针对贡生的优惠政策。唐代对于考生的籍贯问题比较严格,每一个州向朝廷举送士子都是有名额限定的。

在李隆基的开元年间,朝廷发布一道敕令说:“诸州贡举,皆于本贯,籍分信明者。然依例,不得与所附贯便求申送。如有此色,所由州县即便催科,不得递相容许。”《缘举杂录》也明确规定,举子必须在本籍取解。

但是这些个话说出去的确是十分的严厉,李倓却早就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清楚地看到,这一精神并没有被严格地贯彻,而是时不时的就会有一些个人在一些位高权重之人的举荐之下到了其他的地方拿着名额应试去了。

除了这一条之外,还有两条也诞生了大量没有经过科举的官吏。

其中一个就是门荫入仕。“殊不知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可见科举在当时士人心中的地位。士族弟子投考会有很多的优势,但从总体上来说,科举取士主要凭借考生学识水平,是较其他选官途径公平的一种。这样一来,很多士族子弟也有屡试落第的现实焦虑,不得不走门荫一途了。

最新小说: 春闺媚香(乱伦,偷情,女非男处h) 清穿之泰芬珠悠闲奋斗日常 重生美利坚,这是我的时代 魔尊很忙:这小情侣可真难拆 穿成古代小厮后娶了一国之君 谋金印(古言NP) 钤印 全贵族学院听我心声后,宠疯我 倾世盛宠:病娇公主狠又飒 少将军的掌上娇[重生]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