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若有所思:“原来如此啊!”
第196章 刁蛮公主46
九月十三日,这天康熙和满朝文武正在大朝。虽然国家恰逢战乱, 但是该处理的政事从来没有搁下。
李德全被门外的信差叫了出去, 片刻之后火急火燎地回来, “皇上,抚远大将军周培公的六百里加急!”
李德全知道皇上对抚远军的战事十分看重, 每每有奏折送到,都会第一时间查阅,所以他片刻不敢耽搁。
康熙闻言果然让大臣停止刚刚的对揍, 他几乎是立刻说:“呈上来。”
康熙打开密奏的手甚至有些紧张的颤了颤, 他对抚远军所寄予的厚望, 不是别人都能理解的。之前大军围困平凉城有些日子了,这一次的奏报, 肯定是战事的结果。
康熙一目十行地看了奏章, 脸上的神色越来越明亮, 看到最后已经可以用神采飞扬来形容。
这种表情在吴三桂造反以来, 还是第一次出现在康熙脸上。
他看着下手的列位臣工,一个一个都神色紧张的盼看着他开口呢。
康熙呼出一口浊气, 声音不大, 却十分清晰的说道:“甘陕地区收复了!王辅臣投降了!”
满朝大臣炸开了锅, 他们似乎暂时忘记了是在庄严的朝堂之上,纷纷相互庆贺,“真的!”“好哇!”之后又一同向康熙跪倒, 齐声道:“甘陕收复,此乃皇上圣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说道:“都平身吧。”
他将奏章交给一旁的李德全,说道:“明珠,你嗓子清亮,给大家念一念,一个字也别漏了。”
明珠自然十分愿意做这件事,在明珠读周培公的奏折的时候,康熙在看另外一份奏章,这一份比之前的那份要薄了很多,这是建宁亲笔所写,上面只是说自己安好,问候皇上和老祖宗圣安,半点没提她的功绩。康熙看着这一份眼角眉梢不自觉的都带上了笑意。不过就算她不说,周培公也不敢有半点隐瞒,正由明珠一字一句的读给满朝文武听。
明珠念完之后,众臣纷纷说道:“三公主亲手斩杀了尚之信!勇武无匹,大功一件!真是龙生凤女呀!”
“三公主竟然和周培公一同共赴敌营,劝降王辅臣,这是何等的胆量!”
“三公主该记一大功!”
这时大臣们对建宁的称呼似乎统一了,众人不再用很多满家女孩都会用的“格格”二字,而是十分尊敬的称其为公主。
因为在她踏上战场的那一刻,她就与普通的格格们区分开了。从今以后,就算是她解甲归田不问军事,也会得到无比的尊重。
明珠念完了奏折之后尤觉得意犹未尽,仿佛身临其境,朗声说道:“皇上,三公主的这一席话,简直是振聋发聩啊,王辅臣就算是鼠首两端,铁石心肠,也不得不投降了!可见三公主机变无双,智勇双全,这全都是皇上悉心教导的功劳,可见皇上圣恩浩荡,天下必将归心。”
谁不知道三公主是康熙皇帝亲自养大的,收到他的言传身教,可以说是康熙唯一的一位入室弟子。
索额图说道:“臣多么想身临其境,也能同三公主一道,痛斥那王辅臣几句啊!”
“臣也是如此。”
“臣也是如此。”
康熙听到这么多人夸建宁,自然心中高兴,脸上险些也要带出来一些,很有一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骄傲。
朝堂上一片溢美之词,却大多数都在讨论三公主如何如何,只有寥寥几人会提起周培公。这时他们似乎忘了周培公才是大将军,也是前去劝降的主力。
坐在上首的康熙明白他们的小心思,大清还在立国初期,满朝文武自然是以满人居多。他们眼看着一个汉人立了大功,怎么可能不嫉贤妒能。
康熙虽然心里知道,但是也不会捅破,他亲政几年以来,对帝王御下之术已经是越来越运用自如,皇帝的威严也一日比一日重。
康熙虽然十分高兴,但是他仍清醒的很,最主要的叛军还没有歼灭呢!现在可不是搞内部相残的时候。应该借着现在的气势,让他们继续出征,才能势如破竹一举把吴三桂剿灭。
康熙说道:“各位爱卿,周培公做了这样一件大事,避免朝廷损兵折将,保住了数十万平凉城的百姓,居功至伟呀。”
众人见到皇上这样说,对周培功十分推崇,也不能再装糊涂,纷纷附和周培公的功绩最高,实事求是的加以赞扬。
康熙如此才满意了,说道:“传旨,周培公剿贼有功,封一等伯,赏三眼花翎,甘陕的旧部降兵直接拨给他,新组建的十一个汉军营也归周培公节制,加封天下兵马大元帅,出兵讨伐吴三桂!”
众臣应道:“是!”
康熙想了想又道:“哦,对了,朕还有一封写给建宁的书信,随着圣旨一起带过去。”
散朝之后,众大臣都在心里琢磨,或者有的已经相互讨论开了:皇上对周培公的恩赏可真不少啊!他真可谓是异军突起,成了皇上身边一等一得用人。等他战胜归来的那一刻,又会是何等风光,皇上必然重用啊!
又有人觉得:皇上怎么一点儿没提加封三公主,这与皇上他有功必赏上有过必罚的风格相悖呀!
又有人说了:你懂什么,三公主已经是公主之尊,还能怎么加封,她的这些功劳,皇上都记着呢!再说一封皇上的亲笔家书,不是比再多的封赏都珍贵。
之前质疑的那人摸了摸鼻子:也对,对自己的皇妹如何奖赏,还不是皇上一句话的事儿。
周培公的抚远大军已经增至三十万人,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支劲旅,在全国战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甘陕收复过后直扑吴三桂在岳州的叛军。
这么大一支军队军饷以及后勤粮草成了最首要的问题。户部尚书陈廷敬绞尽了脑汁,四处抓银子,仍然是捉襟见肘。
前方的大军正在奋力厮杀御敌,若是稳坐后方之人让他们饿着肚子打仗,没有衣服过冬,那就太说不过去了!就在陈廷敬忙得焦头烂额,要去向皇上叩请死罪的时候,突然传出了一个让人惊喜万分的消息,竟解了他燃眉之急!也解了整个辅远军的燃眉之急。
原来是山西省的首富联合省内富商为远在前线的将士捐粮捐物,一共捐献八百万两银子!这是大清国开国以来绝无仅有之事,山西总督莫洛不敢擅专,更不敢贪一分一厘,立刻快马加急报告给皇上。
皇上知道之后,龙颜大悦!他也正在为抚远军的粮草军需发愁。
皇上金口玉言说:山西商人是全国商人的榜样。更是钦点带头的几人为皇商,亲口承诺,只要他们的后代像他们的先祖一样急国家之所急,忠肝义胆,这皇商之职将世代沿用。连山西总督莫洛都官加一品,食双俸禄。
消息传回山西之后,本来被那位首富组织起来掏了钱才的商人们欣喜若狂,从没想过一次捐款会有这等回报。
那位首富刘大宝更是受益最大,他的名字在皇上那里都记上了号。
若说这位大煤商怎么会想起为远征军捐献银子呢?原来是当年皇上南巡,建宁公主随驾。山西首富刘大宝曾经贡献出自家的别院,做皇上的行宫。但是皇上一切从简,并不想取百姓一分一毫并没有下榻行宫之中,但是贡献者的名字曾经在御前被提及了一次。
公主和皇上带着侍从白龙鱼服去五台山拜佛,在五台山下的时候,遇上打扮成店家的刺客。建宁公主机智无双,只用一个极简单的问题就试探出那些刺客并不是真正的店家并且不是山西本地人。而那个问题正是“山西首富叫什么名字”,这个故事早就在山西民间流传开了。当然,各种各样的版本传出后少不了夸张的成分,但是故事的骨干是一样的。